
兩大強國主導著整個阿拉伯世界:一是沙烏地阿拉伯,二是埃及。
自從2011 年「阿拉伯之春」爆發以來,沙烏地阿拉伯積極尋求強大盟友,且最好是遜尼派當政的國家,埃及正是最適當的人選。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也不惜割讓幾座小島,以便與沙烏地阿拉伯締結戰略合作關係並達成經濟利益互惠。2016年4月,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爾曼(Salman,2015年1月即位)出訪開羅,和埃及總統共同簽訂了17項經濟協議,其中包含興建發電廠和綜合大樓、成立共同投資基金、創立私立大學等等。埃及總統塞西很高興沙烏地阿拉伯帶來及時雨般的充沛資金,決定割讓兩座位於西奈半島南端、沙烏地阿拉伯西北方的阿卡巴灣(Gulf of Aqaba)入口處的島嶼給沙烏地阿拉伯:蒂朗島(Tiran)和塞納菲爾島(Sanafir)。
利雅德當局表示,這其實不是割讓,是歸還,因為1950年以色列建國時,沙烏地阿拉伯擔心自己的海軍力量薄弱將導致兩座島嶼被以色列占領,才讓給埃及保護,現在算是物歸原主。這兩座無人島在1967年「六日戰爭」(Israel Six-Day War)中被以色列占領,後來依據1979 年的和平協議於1982年歸還埃及。那為什麼說這兩座島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屬地呢?這兩座島在19世紀末時屬於埃及,那時沙烏地阿拉伯還沒誕生(1932年才成立)。其實是因為英國在殖民埃及時期,於1923年將這兩座島劃給了沙烏地阿拉伯。

用兩座無人小島,扼住以色列石油進出要道
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面積各為80和33平方公里,無人居住,荒涼無比,由監督埃及和以色列遵守和平協議的「西奈半島多國部隊觀察團」(MFO)所監視。這兩座無人小島重要的僅是戰略位置,控制以色列艾拉特港(Eilat)的出入口,尤其是石油進口。此外,阿卡巴灣也是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的自然邊界,但利雅德當局準備消除這條邊界,以防沙烏地阿拉伯遇到緊急狀況時必須仰賴埃及盟友,例如葉門內戰,因此誕生了經由蒂朗島連結阿拉伯半島與西奈半島的跨海大橋興建計畫,這座橋命名為「薩爾曼國王大橋」。想想看,如果早在2011年3月,沙國利雅德當局派兵壓制巴林王國首都麥納瑪(Manama)的示威活動時,兩國之間有這樣的往來通道,豈不方便許多?說穿了,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貿易並不頻繁,這座大橋並不會為兩國貿易加分。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工作的埃及人僅有200萬,上下班也不會經過這裡,這座橋更不是為他們的方便而建的。
對埃及而言,西奈半島上恐怖分子亂竄,國家又面臨嚴峻的經濟困境,和中東地區主要的軍事經濟大國結盟是攸關生死存亡之舉。但是隨著國家意識抬頭,埃及人民並不同意這個做法,高等行政法院宣布「歸還兩島」協議無效,然而2017年4月憲法法院做出裁決,推翻下級法院的判決;沙烏地阿拉伯袖手旁觀,靜待埃及總統塞西將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雙手奉上。而這項協議,最終在2017年6月成為事實。 文 by G. Fourmont
看更多 野人《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 Mapping the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