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撕去標籤更重要的是怎麼貼對標籤!父母怎麼善用貼標籤,幫助孩子成長?

女兒升上了五年級,換了新的班導師,為了快速瞭解班上孩子狀況,老師發回個人調查表請同學填寫。調查表上的問題很有趣,除了單純的基本家庭資料外,學生和父母都必須回答更深一層的內容。

學生要填答「你的興趣是什麼?」、「你會怎麼說自己的個性?」、「你的專長是什麼?」父母則需填答「在你眼中,你會怎麼形容你的孩子?」

女兒很快就把答案填好了,她自信地寫下「喜歡縫紉、聽音樂」、「個性樂觀開朗」、「口才好、敢表達」沒有太多的猶豫或不安。我則在父母欄寫下對孩子的觀察「思考活潑靈巧,具有溫暖的同理心」。

女兒看了我的評語,雖然刻意藏住喜孜孜的情緒,但仍掩不住眉飛色舞「不錯喔,你滿了解我的。」

分享

▋為什麼自己身上都是負面標籤

隔天她上繳個人調查表給班導師,也帶回她的觀察和我討論。「好奇怪,好多同學都寫自己的缺點耶,什麼懶惰啊、沒有專長、興趣是看電視…….老師又沒說要寫自己哪裡不好的地方,為什麼答案都只想到不好的?」

「爸媽的評語也是啊,好多同學被寫不專心、調皮之類的,還有人說要請老師好好管教,這也太慘了吧!」其實,這樣的結果完全不意外。

【延伸閱讀:爸媽必看!用一堂地理課,和孩子談人際關係】

我告訴女兒,從小到大,很多人都被教導要謙卑不能自滿、一天要反省自己哪裡做不好至少三次,要看別人哪裡比自己好,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好,只看到自己不足之處,拼命想改善不足處,卻永遠達不到完美,慢慢地就會告訴自己「我果然是很差勁的人」然後,對這樣的標籤深信不疑。

「最可怕的是,幫自己貼上負面標籤還不夠,等到自己當爸媽後,也去幫小孩貼負面標籤,讓孩子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不可能追逐更遠大的夢想。」

圖/Pixabay
圖/Pixabay
分享

考99分要檢討為什麼沒辦法考滿分?夢想成為周杰倫被說去做夢比較快……父母幫孩子貼上一個又一個負面標籤,卻忘了告訴孩子「其實你有好多地方都好棒,只要努力就有機會!」

▋用貼標籤來幫自己逆轉勝

「這也太可憐了吧?被貼上負面標籤以後,還有機會反轉嗎?」女兒很擔心。我告訴女兒,被負面標籤貼滿的孩子,必須用盡洪荒之力才有辦法撕去標籤,要花更多的努力,才能幫自已貼上正面標籤。

公孫策說歷史故事-觀天命」就說了一個關於三國時代裡,曹操努力撕去負面標籤的故事。

曹操有個靠賄絡買官的父親,父親還認宦官當養父,因為非傳統士大夫世家出身,加上這些黑歷史,名流正派都看不起曹操,覺得他不入流,不屑與他為伍。

曹操很想撕掉自己身上的負面標籤,但怎麼做呢?

【推薦閱讀:如何安慰人?為什麼安慰卻讓結果更糟?三個步驟,成為懂得安慰人的大人】

他先找來當時三國時代的網紅KOL許劭,對他下了評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有網紅影響力的背書、傳播,從此「宦官之後」變成「亂世奸雄」。接著,他又透過求賢令,廣邀跟他一樣才華滿溢,卻被貼上負面標籤而仕途碰壁的人才,為自己贏得「惜才愛才」的好標籤。

為撕掉宦官之後的負面標籤,曹操設立「五色大棒」制度,不管你的背景多硬,犯錯就是要受棒刑,第一個被棒刑打死的就是朝廷當紅宦官的叔父,「公私分明」的好標籤從此緊緊跟隨。

圖/Pixabay
圖/Pixabay
分享

▋比撕標籤更重要的是貼對標籤

「曹操好可憐,為了撕掉標籤,要花那麼多的努力,希望我們都不要亂幫別人貼標籤。」女兒感慨不已。我點點頭,告訴女兒「比撕去標籤更重要的,是懂得幫自己貼上正確的標籤喔!」

例如,以前女兒只要遇到老師問問題就害怕,但只要有一次她願意開口回答,我就稱讚她「你講得很好耶,內容說的好清楚!」幫女兒貼上「口才好、敢表達」的標籤,後來,她甚至可以代表班上參加全校說故事比賽。

【推薦閱讀:不管我們吵得多激烈 都永遠不要說會讓自己後悔的話!】

女兒遇到不開心的事,我會問她「有沒有其他可能性?整件事有沒有讓你感覺有收穫的地方?」當她試著理出頭緒時,提供別的觀點時,我高度肯定「太棒了!能這樣想真的很成熟耶!」我幫女兒貼上「個性樂觀開朗」的標籤,她逐漸願意敞開心胸,成為同儕的開心果,遇到挫折困難,也不怕跌倒受傷。

女兒恍然大悟「喔!我想起來了,我以前好像真的不是這樣的耶!謝謝媽媽幫我貼標籤,以後我也要努力幫別人貼上對的標籤!」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比撕去標籤更重要的,是怎麼貼對標籤!

除了幫自己貼上對的標籤,父母更應該善用貼標籤,找到孩子的光亮點、肯定孩子的長處,就可以幫助孩子在自信中,成長為更有勇氣的大人。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

延伸閱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