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漫長的暑假,我們家孩子的學校,都會訂定不同的主題,以利用資源回收物品創作競賽的作業,例如:熄菸筒、造型物件,一方面達到愛護地球的宣導效果,一方面也可以展現家中物品再利用的可貴。
前年,我們用了餅乾鐵盒、舊瓦斯爐的「分火器」、鐵線、月曆紙、咖啡渣製作了一個熄菸筒,特別是使用分火器這個東西,驚艷所有評審,作品也因而奪冠。



去年,我們蒐集葡萄酒瓶之「線籃」〈椅子〉、車縫線之「線軸」〈桌柱〉、廢棄光碟片〈桌面〉、過時玩具〈桌底〉、廢棄紙盒〈地板〉為資材。創作理念仍是以,再利用資源回收物為主;而設計主題為「扮家家酒之餐桌」。完成之作品,深具趣味性以及擺設欣賞的功能。

今年,創作的主題是:彰化縣的地標性景點、建築物、宮廟或指標性活動等等,所用資材限定資源回收物品,且不可過度使用膠帶、膠繩等進行組合。我們完成了二組作品。

鹿港福鹿溪之「龍舟競渡」
使用材料及功能
〈一〉植物類:流蘇樹莖、葉〈布置觀眾席遮蔭的樹〉、青楓種子〈鼓槌〉、青剛櫟種殼〈選手帽〉、牙籤〈槳〉火焰木果莢〈龍船〉。
〈二〉紙類:紙板〈觀眾、看板、觀眾台、旗幟〉、眼影粉盒〈大鼓〉。
〈三〉塑膠類:寶特瓶蓋子〈選手帽〉、吸管〈奪標旗旗桿座〉。

〈四〉其他類:軟木塞〈人物〉、保麗龍〈福鹿溪〉。
創作理念與設計

本設計靈感,來自每年的鹿港慶端陽龍舟競賽活動,雖因疫情停辦,但是看過的精彩畫面,令人難忘。作品所用資材,均為大自然植物,或家中廢棄物,發揮創意進行再利用。兒童在創作中,從所運用的材料學習到,家中器物分類的重要性,還學到認識植物。

鹿港溪碼頭之「鹿港飛帆」
使用材料及功能
〈一〉塑化類:保麗龍〈碼頭主體、沙灘與淺灘〉、寶特瓶〈貨船〉、離心管〈進出口豆類容器〉、塑膠玩具〈代表進口器皿〉。
〈二〉植物類:榕樹鬚根〈工頭盤帽〉、檳榔種殼纖維〈工人斗笠〉、黃椰子種子、楓香種子、咖啡豆、銀葉樹種子、卡利薩莖桿〈竹筏〉、台灣梭羅種殼〈手〉。
〈三〉紙類:摺紙〈船〉、標誌、漁獲、竹筏。

〈四〉其他類:乾燥劑〈裝在麻袋裡當成大麥、小麥、高粱〉〈裝在布粽子當茶葉〉、軟木塞〈工人,以及進出口木頭〉、零餘布〈進口布業〉、舊鑰匙圈〈酒甕〉、餐廳用餐後,取回之「木製蒸籠」、「標誌旗」、「小提籃」。

創作理念與設計
本設計以鹿港新整治完成的「鹿港溪」為創作主軸,展現舊時鹿港碼頭商船、客船、貨船、竹筏絡繹不絕於港口,繁榮的「鹿港飛帆」景象。同時以資源回收物為素材,製造各種人物、物資、意象,再進行組合成熱鬧的碼頭。部分資材,來自於撿拾植物的莖、根、果、種子,因此也可以同時享受親子共同學習的樂趣。
親子共作的好處
增進親子相處時光的品質與樂趣:親子共同完成作品,一定值得回憶。
增加親子共同學習與成長的機會:老經驗與新知識可以互相交換意見。
提供親子相互觀察與模仿的契機:家長觀察孩子,小孩也在仿效長輩。
提升親子之間的談天話題與品質:為共同作品的進度,互相督促關心。
經常與孩子共作,除了有相同話題、相同目標、相同成就感,還能感受到,原本家庭教育也沒那麼複雜,唯愛、分享、滿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