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就像陪蝸牛散步 慢慢走才能看見生命的美好!

「媽媽,快來看!有蝸牛耶!」

Image from Pixabay
Image from Pixabay
分享

陽台的馬拉巴栗盆栽,出現了一隻小小的蝸牛。其實早在周二帶蜜蜜去校外教學時,爸爸和僑僑就已經發現了蝸牛的存在,還特地拍照給我們看。只是等我和蜜蜜回家後,卻怎麼也遍尋不著蝸牛的蹤跡。

「牠可能已經爬到更適合牠居住的地方了吧?沒關係,等牠想出現的時候,自然就會出現了,越想找牠反而越找不到。」我安慰因為沒看到蝸牛而感到些許失落的蜜蜜。

結果今天早上,僑僑到陽台幫馬拉巴栗澆水時,又看見了那隻小小的蝸牛,興高采烈地呼喚全家人到陽台報到看蝸牛。「牠好小,好可愛喔!媽媽說的果然沒錯,等牠想出現就會出現了,我們家變成動物園了耶!」蜜蜜開心地說,一邊說一邊露出雀躍的神情。

這大概是我第一次這麼認真地看著蝸牛緩步爬行的樣子,不知怎麼地感到莫名的療癒,全家人就這樣靜靜地在陽台觀賞著蝸牛。蝸牛沿著盆栽邊緣爬行,好幾次差點掉下來。僑僑一度想用剷土的鏟子幫蝸牛快速前進,卻被爸爸阻止了。

「牠看起來好像是想爬過去另一邊,我只是想幫牠快速前進啊!」僑僑不服氣地說道。「但你這麼做並不是在幫牠,因為蝸牛的身體很軟,如果鏟子不小心弄到牠,可能反而會弄傷牠喔!」爸爸的這番話,不只提醒了僑僑,也提醒了我。

Image from Pixabay
Image from Pixabay
分享

育兒過程中,有時候很像在陪蝸牛走路一樣。

每天早上趕著出門,常常希望他們動作快一點,孩子卻老是慢吞吞;尤其是在陪孩子寫功課時,常覺得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氣急敗壞地想幫助孩子快速前進。但太過心急,不斷催促責備,或用盡方法想幫孩子,反而可能會傷害了孩子而不自知。就像僑僑想用鏟子幫助蝸牛前進是一樣的,明明想幫牠,卻可能在無形中傷害了牠。

如果明白了蝸牛其實也有自己的步伐,即使慢慢走,終究會走到想去的地方。即使跌倒了,也有硬殼保護牠們的柔軟。放寬心,就能發現蝸牛的可愛之處。

曾看過一篇張文亮作家寫的短文,名為《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內容是這樣寫的……。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是在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牠,我扯牠,甚至想踢牠,蝸牛受了傷,牠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

Image from Pixabay
Image from Pixabay
分享

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我的感觸很深,對個性急躁的我來說,這真的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而今天再次親眼見到蝸牛緩步走路的樣貌,以及孩子們看到蝸牛時臉上雀躍的表情,更能體悟到這篇文章的含意。

育兒真的就像牽著一隻蝸牛散步,是上天給父母們最棒的一項任務,太過急躁,太過忙碌,反而容易忘了欣賞,牽著孩子的手慢慢走,才能看見生命的美好,從孩子的眼睛,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想看更多育兒經分享嗎?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按讚喔 和你一樣都是媽

延伸閱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