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養成記》是最近串流影音上映的電影,女主角李美玲(美美)是一位居住在多倫多的華裔移民後代。女主角的母親李明,則是繼承了位於多倫多華人社區的宗祠。此電影的背景既傳統、又非傳統。傳統的是華人才有祭拜祖先的文化,但傳統宗祠祭拜與繼承姓氏皆以男性為主。

起點:異文化衝擊與磨合
相較於現代化過程中,外來文化對於本土文化的衝擊。移民至異文化的群體來說,該擁護母文化的價值,還是接受當地的嶄新價值?這種文化上的衝擊更加劇烈,更甚至於會招來對立面的批評。例如劇中描述,同學形容美美就是太聽媽媽的話了。對強調個人價值的西方文化而言,「孝順」失去了慎終追遠的概念,顯得盲從而空洞。

東方社會期盼子女承擔角色
東方文化中的父母,期盼子女「對號入座」,此階段該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東方社會不以個人為單位,而是以家族、社群為單位,強調社會賦予的角色。因此李明認為,美美作為子女,應該聽取母親的意見並完成。東方的父母親不習慣向子女透露未來面對的挑戰;就像片中的媽媽,對於女主角未來要面對的轉變避而不談。但到了轉變的那天,女主角崩潰了;只是劇情的設定讓這個崩潰仍顯得可愛。

複製經驗或選擇嶄新道路
父母在教養過程中,經常面臨選擇。是選擇複製自己的成果與經驗,讓子女在風險最低的情況下成長。還是選擇教養的世代斷裂,讓子女接受嶄新的教養方式,以尋求轉機。在此片中,媽媽選擇複製自己的經驗,以自己的方式教導女主教如何面對青春風暴。因此,對女主角成長有害的因素,例如,戀愛、追星等,都是要隔絕在外的危險因子。

在東方青春期不僅是個人事件而已
傳統西方青少年成長電影,劇情大多著墨在主角與同儕間的互動,以及個人內在的轉變。在此片中,清楚地描繪了東方家庭的運作方式—全家出動。還記得你自己的青春期嗎?阿公、阿嬤、爸爸、媽媽、姑姑、叔叔、阿姨……連隔壁的陳阿姨,好像在你青春期的時候突然一起出現,大家七嘴八舌,對你的個人選擇指手畫腳,逼著你想大吼:「關你屁事!」

溝通與協調,找出親子關係的新道路
李明希望美美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但美美不同意媽媽的看法,進引發了一連串的事件。美美很清楚自己與母親不同,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對照到李明身上,母親讓李明倍感壓力,但她仍選擇符合母親的期望。這顯示出,即使是一脈相通的母女(或親子),雙方仍是兩個具有差異的個體。彼此溝通、澄清差異與協調共識,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而這個過程親子雙方都須付出努力,才能找出親子關係的新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