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小學生的家長,應多多關注孩子的社交情形,特別是已經有機會自由使用社群軟體的小學生,以防他們以合法掩護違反規則之行動。
這天,我那四年級孫子的級任,在班群組裡發布訊息,請家長協助檢查自己孩子,是否有加入何種群組?且在群組裡,是否有下列不良言行?
1.對話裡不時出現髒話作為口頭禪。
2.邀約別人一齊排擠特定對象。
3.詆毀別人。
4.對於兩性關係,有著過多的幻想或早熟的言論。

我心裡想著:我們家的應該不至於。因為他沒有專屬手機或平板,想使用筆電必須先告知家長方可開機,上網都是到摺紙教學網站,每次頂多使用一小時,且都有二至三種不重複作品展現,所以他,應該沒有機會在群組遊蕩吧?!
但因為有其他家長發現不良狀況,老師也公開處理,顯見事態有些嚴重,我也趕緊進到他的帳號查探一番,〈這原本是因應線上課程需要,級任教師協助學生開立的帳號〉,果然,真的有令我驚訝的發現!

我們家孩子真的有上群組聊天,且是在二個固定時段、固定對象
一個是下午大約5點,他寫完作業,而我也恰好要煮晚餐,書房只有他一個人,他說要上網摺紙,大人以為幾度訓練與機會教育,應該是達到雙方信任才是,豈料,仍有空檔可鑽!
另一個是上電腦課的時間:我責問他,為何利用上課時間上群組?他說是電腦老師允許課程作業完成的人,就可以「做自己的事」!
所幸他僅有此帳號,參加二個群組,一個是和班上二個麻吉;另一個是7男、1女,都是同班同學。

在我的眼裡,猜不透他們這樣交流的意義
有八成是無意義的字串,一個符號,或一句話,連貼一百次,卻沒有任何一句對話。
有時卡通圖片貼了一張又一張,就是不說話。
他們的文字對話,經常沒主題,互相之間也對不上話題,卻可以聊得津津有味,難道新新一代真是外星人?
的確發現不當行為,需要大人適度關切。
女生大方在群組裡,向特定對象表示喜歡之意。
女生指名道姓,替別的女生向特定對象表示喜歡之意。
女生以超齡的言論、不良的口語,訓斥男同學。
女生藉由夢境,幫男女同學配對,甚至以文字描述,他們接吻、睡在一起等種種親暱動作。
男生說髒話次數太多。
各家長經過抽查後,各自向老師回報訊息;一經交叉比對,許多家長才驚覺,自己的孩子有了偏差行為,幸虧老師及時做了處理。但因疫情難以預料,誰也不敢保證線上課程再度實施的可能;所以線上教室沒有即刻廢除的本錢,只能請資訊組長先將入口密碼修改,讓學生不能再經由這個管道進去。同時請家長幫忙確認,孩子的gmail帳號,是否確實登出,避免漏網之魚!
原以為事情已告段落,卻又再度發現少數學生仍留在群組的情事。原來他們早就擁有專屬的手機、平板或筆電;而申請FB、WeChat、IG等社群,對這個時代的孩子而言,輕而易舉,所以斷了這條線,殊不知孩子早就有好幾條線,學校是防堵不住孩子的。
事實上,不只是學校教育,多數家長也會三申五令的告誡小孩:不可沉迷網路、網路暗藏玄機、不可在網路上毀謗或散播謠言等等,網路法令耳提面命;網路禮節也沒少講,而今會發現問題大多存在於「疏忽」、「過度信任」、「過早放手」!

110年代的今天,各類3C產品已成家戶生活必需品,而非奢侈品!特別是電腦、手機,不但晉升為生財工具,也成為學生學習利器;科技的推進,迫使家長不提供給孩子都不行!比如這次來勢洶洶,如野馬般難以控制的新冠疫情,造成學校必需實施線上課程,姑且不論實施成效如何,衍生出一些事端卻是始料所未及!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對於家中有國小學童的家庭而言,要教養孩子簡直符應了「捏怕死,放手怕飛』這句俗諺。放任不管,孩子很容易迷失方向,在「網海」中沉沉浮浮;嚴格管控,孩子有可能就像是網路汪洋中的一片獨木舟,人家都已經遠渡重洋撈金了,自己的孩子還在岸邊捕魚!
從這個事件來看,家長應重整自己的心態:
親師密切配合,就是強強聯手;務必讓孩子即便走偏也有路可回。
少苛責多引導,孩子需要成長;別因單一事件剝奪他的學習機會。
不能過度解讀,單一不是所有;不能以偏概全為孩子套上壞框架。
不再大意漠視,信任要有前提;還要適時適度關心免得淪為放任。
同時對孩子也應機會教育、懇談一番:
1.利用上課時間在社群聊天,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老師說的做自己的事,應該是鼓勵學生,選擇瀏覽個別有興趣的學習網站,而非無意義的聊天。
2.隨便使用別人的貼圖,是一種侵犯智慧財產權的行為。
3.糾眾排擠特定對象,也算是霸凌。
4.在群組一直說髒話,也算是霸凌。
5.利用夢境隨便湊對,也算是霸凌。
防微杜漸,古有明訓;既然有徵兆,警示我們在教養上有了疏漏之處,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家長應該多關心小學生的網路使用狀況,有技巧性的,指導合法、合情、合理使用社群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