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的早晨,社區中庭傳來孩子們的嘻鬧聲,伴隨著興奮地尖叫,可以想像他們正彼此追逐。接著我聽到大人的喊聲,數著123的數字後,有奔跑的腳步聲和笑聲,我雖看不到中庭,但是家長和孩子一塊兒玩樂的景像如在眼前。有什麼可以比得上孩子們的笑聲做為一天的序幕來得令人感到溫馨?

玩,絕對是很好的學習課程。
曾經遇過一位國中男生因為寫不出作文而被家長送到補習班。想想,我手寫我口,總能生出幾個字來吧,但是他真的是寫不出東西。他的記憶中除了上課與補習,其他都是零。他就是那種在補習班長大的孩子。平日安親補習外,週末也參加私中加強班,只要有空,就是讀書和準備考試。
和他聊成長過程,他說起國中時曾參加合唱團,曾穿著班服走在一中街上,那是他這輩子唯一的,除了考試讀書之外,僅存的記憶。他說話時沒有表情,敘述中沒有形容詞,可是你知道,這件事他記得很清楚,因為跳脫日復一日,於他,便是五星級的旅程,然而扣除這段時光,腦中是一片空白。

他沒有好朋友,所以寫不出「我的好朋友」,他從沒有參加戶外活動,沒有什麼光榮的時刻,對過去沒有印象,對未來沒有期望。什麼是人生?什麼是偉大?他沒有童年的記憶,不知道喜歡什麼,說起夢想,等於天方夜譚,和他無關。要他寫信給市長也好,或寫給自己也好,任何作文題目下的答題卷都是一片靜默。
其實,那一天跟他說話後回家的路上,我感到非常悲傷,特地去找張瑤華老師,她是現任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多年來致力於運用薩提爾模式,帶領親職工作坊和教師工作坊等,可以說是許多人的心靈導師。
瑤華老師傾聽支持,也讓我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我們都希望盡一點點力量來陪著孩子們成長。這個過程,大人們,掌握著重要的關鍵。如果在大人掌控的世界中,讓孩子們的日子都被讀書和考試填滿,那麼,所謂孩子們的「生活」,將是一無所有。

玩耍,對於孩子們來說,不單單是有益身體健康。玩耍的過程中,聽著,看著,聞著,嚐著,不一定真的明白什麼,也不一定要學到什麼知識,可是「生活」會點點滴滴地進去,流進腦袋裡,等到某一天,像挖寶一樣,你會驚訝自己挖出的東西是這個。你以為不重要的,早已遺忘的,其實它已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應該是要感情豐富,可能情緒起伏,甚至叛逆頂撞的他,無言亦淡漠,好像早早就認命了。如果他曾有歡樂的童年,有時間大聲笑鬧,和同學追逐奔跑,常和家人運動散步,也許在寫作文的時候,能有一點點想法或感觸。也許,能說起某段經歷時,帶著微笑,能有一點點幸福的感覺。如果,他有機會好好「生活」,也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夢想能浮現,對於未來,能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