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不專心?!老師不要忘了,你曾經也是個孩子

常常聽到老師們提及孩子的專注力差,上課「不專心」,這個問題似乎是教學現場中老師們的共同困擾。聽到這些抱怨,總覺得,我們經常會忘記自己曾經也是個孩子,仿彿人生只有過去式,而沒有現在完成進行式。

Image from Pixabay
Image from Pixabay
分享

不知道你是否對這樣的場景感到熟悉?老師在台上講課,自己在台下發呆、傳紙條、畫圖、東張西望,偷看漫畫書,或者最常有的狀況是雖然什麼事也沒做,乖乖地坐著,但是老師教了什麼,說了什麼,一句也沒有聽進去。這些,最常發生在下午的課堂中,而我現在說的「不專心」,是發生在補教現場,這些孩子們是經過了一整天學習後,從學校轉換到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簡稱「補習班」,繼續學習。

老實說,我無法想像小時候的我,如果放學後不能回家,還要去補習班寫評量,上數學,補英文,做實驗,學程式設計等等,我一定就是那一個讓老師頭痛的,完全不能專心的孩子。

當然,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一切都不一樣,世界改變,家庭結構改變,教育現場也與過去不盡相同,但是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顆雀躍的心,靈動的想像力,具備一雙漂亮的羽翼,他們想振翅飛翔,想自由奔馳的願望,不論在哪一個世代,都不會改變。

因此,要求這些上了一整天課的孩子「專心」,真的不容易。

Image from Pixabay
Image from Pixabay
分享

當然,不專心的背後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果能記得自己曾經也是個孩子,也許,對於課堂中無法專注的他們,可以用更包容的心去探究,能試著設想他們的處境,他們面對的難題。也許,我們能試著專心聽聽他們的聲音。也許理由很單純,他們只是很累,很想回家,或者對於無法改變的日常,無止盡的學習與作業,感到疲憊。

當老師們面對「沒在聽」的孩子時,在感到煩躁、挫折,甚至要動怒之前,都應該要明白,「不專心」,很正常,如果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模樣,你就會記得,那時候,窗外的景色永遠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出去玩,總是孩子最單純的盼望。

延伸閱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