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學生自備3C上課 計畫會成功嗎?

2017年台北市教育局訂定「行動學習智慧教學」計畫,當年台北市打算以逐年編列預算的方式,預期讓每個學生能夠持有一台學習個人數位載具。原計畫規劃於這個學年度(110學年度)達成標的,只是在2019年9月在中國武漢軍人運動會後,新冠狀病毒在無預期的局勢下展開了世界性的疫情問題,連台灣也無法避免在2021年進行停班停課的局勢。

昨日(2021.10.18)台北市政府發布了「北市推學生自備3C上課:未來平板就像鉛筆盒,是隨身學習工具」,仔細閱讀內容後,也會發現這個計畫大抵就是沿用2017年的規劃,然後成為一個選舉前的牛肉,讓家長與學生成為下個實驗的基準而已。

Image by Stefan Meller from Pixabay
Image by Stefan Meller from Pixabay
分享

問題來了這樣的計畫,是否能夠成功呢?這樣的計畫,背後需要的成本又有多高?

校園環境中現實的個人設備情形

台灣撐到了2021年5月18日才真正陷入停班停課的遠距階段,當下設備與網路的情形,誠如各位所知的一樣,就是哀鴻遍野。當然,教育部與國教署在前瞻計畫中預留的設備全面在六月釋出,加上民間企業的挹注,其實山區偏遠學校擁有的個人載具設備,可能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再者,中華民國在2021年6月後有這樣的福利機制「家中有中小學生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一萬補助紓困教學可以請領」。事實上以這樣的福利機制加上政府前瞻計畫前前後後的挹注,小型學校學生應該可能是一人一機的情形。以筆者推算,自己的學校仍缺四台設備的情形下,更大型學校則需要由縣市級政府再考量,才有可能達成一人一機上課。

很自然的,台北市在2021年推出「學生自備3C上課」,必然是一個選舉亮點。畢竟台北市是直轄市之首,相關的經費與挹注高過偏鄉型數倍。亦即偏鄉型縣市在經費上除非像花東,有花東基金這樣的特殊經費可以運用之外,原則上就是苦哈哈的挖東牆補西牆等天降甘霖而已。

校園的師生資訊能力落差

這點恐怕是設備之外飛來一筆的意外,這也是各縣市政府以及教育部難以預料的大問題。因為單就資訊素養上,教師與學生的資訊素養落差真的有一段距離。以筆者的經驗來看,老師的資訊設備經驗恐怕比三年級的學生還要糟糕。亦即,多數的老師使用數位設備,大抵就是line這樣的通訊而已。

即使到疫情過後兩個月的今天,其實老師們的資訊能力,不過多數只是提昇到「會使用openid服務打開遠距會議室」這樣而已。真正能夠在疫情期間完整運用遠距會議室功能做教學、數位學習平台執行學習評量,甚至是運用數位學習平台進行後續的學生個人能力分析,國內具備這樣能力的老師大概也不過是萬中選一而已。多數的老師數位化教學,仍是以光碟片授課為主,從民國90年迄今為止也沒多大改變。

Image by Ralf Kunze from Pixabay
Image by Ralf Kunze from Pixabay
分享

回歸學生面而言,數位載具到手後,在疫情末情也確實出現一些網路社群開始著眼老師們忽略的「開放型遠距教室編碼」,然後入侵遠距教室進行文字騷擾與影音干擾。但實際上,仍是有不少學生在老師、家長的態度積極下,在遠距課程中維持一定的學習程度。只是這個比例,其實相當的低。其因素也在於「109下學年的期末考,很多學校都沒有考」,所以很難做出數值比對,進而分析出遠距學習是否對台灣真的有助益。

日本的個人載具危機

在「學生一人一台平板成網路霸凌現場,日本的GIGA數位校園構想出包」一文中,我們可以窺見日本在這樣的情境下面臨到了以下的挑戰:

1.設備與帳號管理問題:設備由學生自己帶回,在高速網路下進行遠距學習。學校在臨危之下,沒有修正單機密碼,導致校園霸凌以及後續的憾事發生。

2.學校管理上的困難:學校在設備、帳號、軟體與平台的操作上,無法達成監控與管理的責任,以至於事件發生後無法追究出肇事學生究竟是誰。

3.學生個人認知:學生對於學習開放型帳號與免費的設備的速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從事件中,我們也可以窺知學生已經知道學校的設備是用通用密碼,甚至會運用通用密碼與同學的帳號發布假消息,進而讓受害學生在霸凌下選擇自殺身亡。

4.家長管理的困難:家長的數位認知與危機意識太低,恐怕也是這事件中我們必須注意的問題。因為以事件記載過程來看,家長到孩子自殺後,才驚覺到帳號與密碼的問題,以至於追究肇因時完全家長與警方、校方摸不著頭緒。

Image by April Bryant from Pixabay
Image by April Bryant from Pixabay
分享

回過頭省思所有問題。台灣在這些帳密問題上稍微謹慎了一些。畢竟在前瞻計畫下,各縣市政府多以配合發包工程,完成師生個人帳號與密碼的設定。疫情發生一星期後,部份的學校也驚覺到自己沒有安排這樣的課程,緊急的透過各種方式要求導師告知家長。對於帳密管理,筆者也嚴謹的於每堂課提醒學生必須做好管理。對應於家長的部份,也只能仰仗親子共信的原則下,不要發生日本這樣的憾事。

設備上,若是行政院與各縣市能像台北市一樣積極,或許就能像班班有冷氣一樣,達成「一人一機上課」的目標。不過接踵而來的問題恐怕是「有了設備,使用率過低」、「學生私人設備太高級,造成同學眼紅,進而造成學校管理危機」、「設備太重」、「教師素養不及設備普及的速度」這樣的問題了。

事情不可能盡善盡美,不過有夢最美、希望最真,也期許政府單位在規劃這類的問題時,能夠以更謹慎的態度權衡問題,讓所有的政策更善、更美。

延伸閱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