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程式自造課程入校?切莫扭曲整個教育部的觀點

台灣推動108新課綱後,教育部以及各級單位都積極的在各個科目中引入專長教師以及指導教授,針對即將面臨的挑戰進行政策宣達以及現場實際引導。

當然,新課綱的本質走王陽明的做中學基礎,意即未來我們的教育方針會比較著重學生是否具有身體力行知識這件事情,來規劃課本內文以及授課內容。也當然的,新課綱對於較為傳統的老師而言,基本上就成為一座難以翻越的高山,甚至會以為「新課綱就是完全不重視學生基本學科能力」,相對的也引起了教育議題上的一番波瀾。

不過今天貓老師要與各位探究的是最近最夯的主題「你今天程式自造了沒」。

記者徐如宜/攝影
記者徐如宜/攝影
分享

程式語言是新課綱嗎?

原則上只要是學校的課程,基本上就受到教育部的規定,也就是體健、藝文這類課程,也必須依循這個準則下進行思維,當然程式語言也就成為彈性課程中的一門項目。

各位一定很好奇,過去我們上課時在電腦教室不是都在玩皮卡丘打排球嗎?為什麼現在國小沒有電腦課了呢?事實是「過去本來就沒有電腦課,我們只是把彈性課程調整出一堂課,叫它是電腦課而已」。只是過去以文書編輯以及基本能力素養為主的時代,隨著科技的演進,我們也必須面臨必要的轉變。亦即我們必須在既有的課程中編定程式語言思維,也正切符合了教育部對於課綱的要求。

所以,程式語言是新課綱,但並不是所有的課都要上程式。

程式語言是下個十年?

這種廣告詞常常出現在臉書上,但也常常出現在一些縣市教育局承辦員,甚至是自造中心借調教師的口中。這些廣告詞通常都很一致「你可以往程式設計這個方向努力,因為這或許是下一波趨勢的浪潮!

這時我們必須省思一個問題:「在這個十年之前,學校裡面很積極的在教學生運用FLASH做動畫。現在呢?」

也就是現在我們在推測的可能性,基本上都不可能是真實的未來,事實上像是FLASH被HTML5.0取代這樣短促時間中演進的革命,你也無法預期。亦即,程式語言確實很重要,不過以國小的學習進度來看,並不是全面帶著學生寫程式、arduino或是micro:bit這樣的教學,畢竟學生對於電路、電學以及指令並不是像某些老師的小孩一樣,隨時可以接觸、隨時可以找自己的家長請教。

所以,程式語言在小學可以是一種重要的課程體驗,學生可以依據個人需求自己設定並達成學習目標,這樣的事情。

程式自造,需要哪些設備?

這個問題很多家長私下問我,我的答案很簡單「你需要一台能上網的筆電」。

有些家長還會特別問「我孩子的學校沒有雷切設備、3D列印設備,那這些學校可以把程式自造教好嗎?」我的答案也很簡單「3D列印機與雷切機本身是設計類別的工具,要針對程式來走3D列印機與雷切課程,課程本身所需要的時間最少就要十小時左右的時間」、「程式語言課程與3D列印機、雷切機的關聯其實不大,關聯比較大的會是機器人、小兔空拍機這類的,因為這些對於程式編碼才能夠對應出真實的動作」

所以,學校裡面就算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設備,其實也可以走程式思維課程,市面上像是CodemonkeyScratchKodu這些界面可以申請使用,若是經費較為充裕的學校,貓老師在教材以及教法的部份推薦《什麼啦,這也是資訊科學》這本書,實體操作部份則有童小點米兔機器人這類的產品。

程式是一種美好的體驗,但絕對不會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必須用上。

這句話是針對國內積極推展程式課程走入國小的所有推動者所說的一句話,新課綱本身並不是針對程式語言而來,而是針對學生全方位知識來的思維,一種在整合科目、跨年級以及校本思維下的新力量。別讓自己的理想影響了新課綱的方向,切莫讓整個縣必須走上程式自造,扭曲了整個教育部的觀點。

延伸閱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