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男人與他的海》,完全讓人無預警地,帶來極大的震撼。

不單單是畫面,也不僅僅是海的壯闊深遠,還有直接與鯨豚最直接、最近的相遇,當大鯨的鰭在螢幕上拍打舞動,擊中的彷彿也不只是金磊的腿(讓他在東加住進了醫院),還直接打到螢幕前每個觀眾的靈魂深處,像在問著觀眾:
你呢?你有什麼渴望?你願意拿出多少的勇氣跟這份愛直球對決?
大海是他們的渴望,如此深厚,但迎面而來的,往往就是到底你有多愛的子問題,願意拿多少人生的尋常與珍愛來交換?下海的片刻,也總時不時會有面對大自然、面對海洋、面對失去的恐懼,得去承接與體驗,才得有最後的昇華。

我的眼淚大抵是在見到廖鴻基在漂流計畫過程中,無數高空俯視他一人躺在方筏上的畫面後而來的,好像有幾個瞬間懂得那份深遠廣大的孤寂與包容。無論白天、黑夜,晨曦與餘暉,都只有他自己與大海,有時,他仰躺於方筏,大聲打鼾,大聲唱歌,還有一鏡,他在黑夜中應是裸身,沒入黑夜卻仍顯光亮的小小身影,像是夜空中的繁星。
而有時他就拿出筆記本,以方筏的保冷箱為書桌,開始寫作,在漂流的孤島上寫作。
他曾這樣書寫:「天下哪來這樣的書房,伏貼於海,濤聲漾漾,海風滿懷,因視野開闊無從定點為依據,完全不知覺這座書房正以每秒約兩公尺的速度往北快速漂移。」
廖鴻基在船上提到了面對當年妻女離開他時的不捨與懇求,他多想讓不理解他的女兒也能感受體驗大海的壯闊與美麗,直至後來女兒大了,終於願意搭上他當解說員的鯨豚船,沒想卻是帶著男友一起,看到兩人依偎著坐在第一排,他百感交集。
「我好想告訴她,這趟是為了她解說的。」廖鴻基淚水噙在眼中,閃著愛。
後來在他漂流計畫旅程中,女兒搭著賞鯨船來看他,當船與方筏漸漸靠近的瞬間,雖然危險,但父女倆同時伸出手緊握著彼此,笑得燦爛,短短不到幾秒,船又得離開,只聽得女兒在漸駛漸遠的船上大喊:「爸爸,我愛你!」廖在方筏上大力揮手,平靜瞬間降臨,但留他,還有包容一切來去的海。

金磊也同樣愛海,但是對家庭和兩個兒子同樣有著依戀,黝黑高大的他,在鏡頭前總是憨直自在,幾次與兒子的對話,讓人對於兼顧兩種身份的他,有著同理的會心,而當他出了機場,上了漁船,面對「等著我們去拍她」的鯨豚們,全副武裝的金磊,拿著相機,更像深海的魚,他與她,他與牠,同類,同在自然。
有別於齊柏林的《看見台灣》,《男人與他的海》著墨得更深,遊走內在,若說《看見台灣》是神的視角,那麼《男人與他的海》則以神的全知全能說話。
謝謝牽猴子和王師,還有兩千位募資者,給台灣這麼動人的紀錄!
想告訴身邊所有的在教育圈的朋友們,帶著孩子去,這是一輩子值得去探求的渴望!還有對台灣海島的認識。

📙《男人與他的海》 Whale Island
導演:黃嘉俊
配樂:林生祥
台灣 Taiwan |2020|DCP|Colour|108min
台灣,身為一個海島國家,離海最近,卻也離海遙遠。政治、歷史、信仰⋯⋯,都讓人民背對海洋,恐懼海洋。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和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帶著觀眾來到海中,重新認識和思考,海洋成為個人生命和國家未來的可能。
台灣不只是島,還是隻沉睡的鯨魚,鯨魚不屬於陸地,必須甦醒,往充滿可能的未來出發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