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業季來到,很多人問我「該找怎樣的工作?這份工作真的適合我嗎?做我喜歡做的事,應該就是好工作吧?」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我的「社交魔術王」課程老師蔣昊,除了是國際魔術師,也是東點娛樂公司CEO,最近他和我分享職涯故事,或許可以提供大家一個很好的參考。
職涯方向的開始,不一定是愛,有時候是恨
蔣昊大學念的是化工,但其實從小到大,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對人生也沒有太多目標設定。與其說化工系是蔣昊選擇的,不如說是分數剛好考這樣、科系學校差不多可以接受,就選擇走了這條路。
大四那一年,蔣昊牽著女友的手逛夜市,被一攤猜鋪克牌點數的攤位吸引,原本只是好奇跟著下注,沒想到當天卻輸光了身上所有的錢。原來,他遇上了騙徒,當天下注贏錢的人全是集團樁腳,其他認真下注的觀光客都跟他一樣輸個精光。為了破解騙徒背後的邏輯,他決定開始學魔術,理由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恨和不甘心。
因為想知道為什麼自己犯蠢?因為想知道別人怎麼騙了自己?他一路自學找資料,開始結識其他魔術師,一路踏入魔術領域。當時,魔術師職業還不盛行,22歲的他雖然才剛起步,卻剛好彌補市場缺口。蔣昊獲賞識被招攬進入經紀公司,還一次簽下10年約,對比其他才要開始煩惱找工作的同儕來說,可說是幸運不已。
原來,職涯方向的開始,不一定是愛,有時候是恨。

把不擅長的事做成專精,過去的恨成為現在的愛
魔術師職涯,雖然是因恨而起,但隨著一次一次演出大獲好評,私下內斂安靜的蔣昊,發現自己愛上了舞台。要設計魔術橋段,需要耗費許多時間精心設計。半路出家的蔣昊,得蒐集許多資料、創意發想才能有好成果,過程辛酸可想而知。要創造魔術驚喜點,必須熟捻人性。
過去從不是舞台上主角的蔣昊,沒有豐富的演出經驗當輔助,他只能用觀眾的心態去揣摩「我喜歡看什麼?什麼時候會有反差感受?」一次一次挫敗,卻也一次一次在挫敗中學習成長。蔣昊發現,只要夠努力,台下觀眾就不會吝嗇給你掌聲。因為刻意練習、逐步調校,慢慢的,過去討厭、不擅長的事成了專長,在觀眾的掌聲中,蔣昊真正愛上了魔術。
原來,只要把不擅長的事做成專精,過去的恨就可以成為現在的愛。

好工作的定義不是熱情,是如何讓熱情持續下去
我問蔣昊:「所以你找到了熱情,才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好工作,對嗎?」蔣昊搖搖頭,說了一個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答案。他說,有熱情的事可能很多,也許對品酒有熱情、對魔術有熱情、對畫畫有熱情,但有熱情的事,不見得都能夠成為適合自己的工作。
為了成為魔術師,他選擇大學延畢兩年增加練習的時間;為了爭取工作權益,他曾經被大群黑道押走、被前東家告上法院;為了開創職涯新領域,他向父母借貸……,這些,全都在22歲到26歲的4年內發生。
蔣昊告訴我,熱情只是好工作的敲門磚,但要知道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的好工作」,要先問自己「我有熱情,但這些挫折都可能讓熱情消失不見,這樣我還願意堅持下去嗎?」
如果努力的過程很痛,但你願意為了痛過之後的可以看到的光亮而努力,過程中甚至是痛中帶著快樂的,那才是真正適合你的好工作。原來,能夠被稱上好工作的定義不是熱情,是能夠讓熱情持續下去的,才是好工作。
想找好工作 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看完蔣昊的故事,讓我們回歸到一開始的問題「該找怎樣的工作?這份工作真的適合我嗎?做我喜歡做的事,應該就是好工作吧?」
我能給你的建議,就是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我只能做我喜歡的事情嗎?職涯方向的開始,不一定是愛,有時候是恨
2/我不懂也能做嗎?學習把不擅長的事做成專精,過去的恨就可以成為現在的愛。
3/我願意為了這份工作多努力?好工作的定義不是熱情,是如何讓熱情持續下去。
誠實面對自己,回答自己,相信一切疑問將會迎刃而解。
延伸閱讀
給新手主管:鼓起勇氣做對的事,就算它會讓你討人厭
職場出包怎麼辦?犯錯一定要去領獎賞,不然你就只停在犯錯
-----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