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溫層這個名詞,原本是氣象學的用語,但後來演變成網路的流行用語,光看字詞本身,很容易聯想到詞面的意義,也就是身處在一個與自己的想法觀念等等比較接近的圈子裡,這個現象在現今的社群網路裡尤其嚴重,在我們的生活圈也不是稀奇的事。
2020年受到疫情衝擊,就現實層面來說,大環境並不理想。因為疫病,人們無法正常的進行各種商業活動往來,不管是購物或旅遊、上班或學習都受到影響,即便是國際企業也開始裁員縮編,只求降低支出。大型企業如此,中小企業更難逃經濟緊縮的魔掌。我在工作上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公司針對為數不多的幾個部門決定縮編,也問了我的意見。
A君是新入職尚不到幾個月的的同事,工作態度受到很多部門主管讚賞,但在工作上很多部份尚須學習;而B君在公司就職已經好幾年,工作能力稱的上周全,唯獨工作態度上的負能量,讓人直想退避三舍。
B君個性上的這個問題,連幾個主管都曾經在聊天中和我提到,不管是工作上的創新也好、改革變動也好,B君總是覺得公司不聽他的勸,也對公司的做法和決定多半難以認同,於是就抱著這種不甘願不情願的態度推動各種案子,弄的不只是同事,連主管也免不了要看他幾次臉色。

而B君也多次和我提過,他和一些曾經在公司就職離職的同事多有聯絡,相聚嚼舌根碎嘴現任主管的八掛、關於公司的難聽話。但就連B君的朋友也總跟他說:你怎麼還待在這樣的公司呀?這種職場圈、朋友圈都四處充斥「你所處的地方不好」的耳語,聽久了就像洗腦一樣,催眠著就覺得自己所處的公司不好、福利不好、有問題都是公司主管不聽,而不是他不長進。
最終即便我幾度向公司表明,B君的工作能力比較周全,較能應付日後可能加重的工作負擔,但多個跟他交涉過的部門主管都投下了反對票,大家寧願給A君機會重新學習,也不願意再跟B君繼續共事。B君最終抱著滿肚子怨氣離開公司,就算公司給了他不錯的資遣金,他仍舊覺得公司對不起他,嘴上總說著公司不是,最終公司真的放他自由,他又覺得不甘心。
工作場合無論人數多寡,幾個要好的同事或小圈圈都是難免的事,但職場的同溫層真的不需要太厚。有幾個可以嘴炮的同事無所謂,畢竟工作場合自掃門前雪的時刻多的是,數落數落倒倒垃圾總是需要,但如果全部都是這樣的類型,可能並非好現象。
這類的負能量同溫層就像長期狂風暴雨的小島,一登島就只能看著烏雲怖的天空,沒人喜歡長期待在這種氣候下。
人說知心朋友要有幾個,酒肉朋友多少也會有一個兩個,不同類型的朋友我們都需要,別讓某種類型的同溫層變得太厚,免的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越陷入某種情緒或某種狀況中,難以發現自己需要調整或改變的部份。

在工作場合中,不同的部門難免有摩擦衝突、討厭的同事主管處處都有、犯錯出包偶爾也會發生個幾次,但除了睡覺放假以外,工作其實也佔走人們大部份的時間,與工作談戀愛這種說法可能太過矯情,但現實生活中,至少也別讓自己對於工作充滿太多負能量,那些不愉快或辛苦,我們都可以找朋友或同事傾訴,但記得倒完垃圾讓心靈有個出口也就過了,別往相同的負能量圈子裡鑽的太深太久,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
有同溫層不是壞事,就像興趣嗜好找到同好反而是令人高興的事,但圈子有好有壞,適度的過濾、也別永遠只待在同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