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杯子裡已經放了各種大小不一的石頭,那麼想要填滿杯子最後要放進多小的石頭呢?」我在研究所的課堂上問了學姊與同學這樣一個奇怪的問題。
2011年,時隔13年之後我再度回到我的母校當學生,而在其中一堂課中,聽完學姊在報告之後,我的腦袋當中忽然有了一個奇怪的想法,於是我問了上述的問題。
學姊的工作是在醫院中擔任醫務社工師,工作壓力很大,對於自己夾在醫院的各種專業當中,社工師經常被質疑不夠專業,因為社工不像其他專業如醫師、護理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專業有高度的同質性,一般人很容易明白該專業的工作與特性。
當年社工光要解釋甚麼是社工就要解釋半天,最後還會被問社工有薪水嗎?社工是義工(以前叫義工,現在稱志工)嗎?
同時社工的工作異質性很高,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服務對象與服務內容,雖然社會工作的概念都是相通的,但是的確不太容易解釋給當時對社會工作沒有概念的一般社會大眾,同時也因為社會工作的工作與成效不容易量化與數據化,因此更讓當時的社會工作者也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解釋清楚自己的工作與專業。
當越不了解就越不容易想像社會工作這個專業,越難量化與數據化就容易引起質疑,不僅專業外的一般民眾與其他專業容易質疑,甚至最後連社會工作者本身都會產生懷疑,當時的背景脈絡就是在這樣的狀況底下,而讓我有了上述問題的感觸與想法。

2011年當時我已經工作11年了,對於長久以來一般社會大眾或其他專業的不懂社會工作也是感同身受,剛開始我也一直認為是其他人不了解社會工作,其他人應該要自己設法了解社會工作,不管是一般社會大眾或是跟我們會有業務接觸的其他專業,可是我等了超過10年,這樣的狀況似乎沒有太大的改善。
另外,對於其他專業的質疑與不友善我就比較沒有感受到,可能是因為我一直待在以社工為主體的社會福利機構有關,比較沒有受到其他專業的質疑,因此我反而有了不同的想法,我的想法是如果大家不懂社會工作,那麼社會工作者應該要想辦法用其他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與言語來解釋,而不是期待其他人主動來理解社會工作,因為任何一個專業都必須靠自己來讓其他人理解,而不是永遠等別人主動來理解你的專業。
讓其他人理解社會工作,這是社會工作者自己的責任。
在解釋自己的專業之前就必須對自己的專業有正確的認識,很多專業都有很高的同質性,如醫師、護理師……等,他們的專業就像是一顆顆的石頭,而醫院的服務就像是一個杯子一般,將杯子填滿沒有空隙就象徵是圓滿的服務,就是功德圓滿了。
在空的杯子當中放依序從大到小的石頭(專業)-醫師、護理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之後,杯子就沒有空隙了嗎?服務就圓滿了嗎?
當然還有空隙,於是最後要加入社會工作這個專業,那麼,這個專業的石頭要多小才不會有空隙呢?細小的沙子可以嗎?答案要讓各位失望了,任何在細小的沙子放進去依舊還是會有空隙,依舊沒有辦法達到沒有空隙的狀態的。
看到這裡,聰明如你應該已經猜出來了,社會工作如果要在最後(通常社會工作也是做善後與收尾的工作的)將服務圓滿完成,就不能再將自己視為另外一顆石頭或沙粒,而是必須反向思考,讓自己成為能夠填滿空隙的「水」才行,水沒有自己的形狀,就像社會工作沒有一定的SOP一樣,社會工作的方法一項都是根據案主的需求與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就如同水一樣。
案主需要我是圓的,那我就是圓的,案主需要我是方的,那我就是方的,如何將其他的專業合宜的連結起來,發會最大的團隊合作與效率就是社會工作最大的功能與任務,不是社會工作者本身多厲害,而是社會工作者可以協助杯子(案主)找到最厲害最合適的石頭 (專業),讓杯子可以填滿與圓滿。
如果你是社會工作者,你找到自己的價值與意義了嗎?
如果你非社會工作者,你稍微了解認識社會工作了嗎?
想知道更多如何輔導弱勢孩子的方法與故事嗎?請趕快訂購一本📣《解鎖-我的火火社工路》
疫情對博幼募款很不利,拜託各位雪中送炭,捐錢給我們。
郵政劃撥帳號22482053,戶名:博幼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