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控制了過去, 誰就掌握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這是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在《1984》中的經典名句。
最近中國也很夯這樣的造樣造句「如果歷史是一條長河,那麼時間就是這條長河上湧起的波浪」,不過這段話卻是國民黨信徒們最不想看的那段史實所遺留下來的名言-一個由黃埔軍校養成的千里駒師,轉變成中共紅軍紅四團的故事。
這時我們也大抵可以從陳民峰、呂捷、胡川安教授臉書中以及藍戈封專欄看見「正在教國中小的老師」、「有讀過歷史的補習班老師」、「有編過社會課本的教授」以及「專門思考國內外議題的專欄作家」,這些人一併出籠征討趙少康與吳淡如所謂「孫中山從課本中消失了」這樣的議題中,其實我們可以看見的就是趙少康等人挑撥國族認知的意圖。

究竟孫中山有沒有從課本中消失
我個人最喜歡的論調自於一位不願意受訪的好友,他提到「孫中山都出現在我們的百元鈔上面了,小孩用錢的時候就可以看見他,之於這類的知識如果要靠課本才能學到,那家長不如檢視一下孩子是否具備了足夠的學習動力!」
事實上胡川安教授也明確的指出自己編的課本上有帶到岳飛,其他許許多多任教國中小的老師也間接以臉書證明了孫文在課本中存在。那問題也跟著出來了,其實岳飛與孫中山都沒有從課本中消失。

但趙少康與吳淡如在看事件時,刻意挑撥國族情緒的意圖是否有成功呢?只要各位以「孫中山」、「課本消失」這兩個關鍵字搜尋一下,就會發現最少有57,400 項結果,也就是在網路上可以遇見的事實就是『他們兩個成功了』。不過在意的人恐怕只有吳淡如,因為她的粉專現在除了業配之外,大概就是攻防雙方來來往往的文字戰而已。
至於趙少康這人,你就可以發現他老神在在的正在準備他的下場文字戰鬥。沒錯,這老藍男果真如當年一般神勇,只要能鬥的,他絕對不會放過任何機會。

歷史掌控在權力與書寫者手上
筆者在探訪東里平埔族移動故事時,當時曾經拜訪到族人耆老潘萬金老先生。他老人家是國內少數能夠親口描述整個族群從明鄭時期到清治時期的移動史。他在口訪過程中就曾經提到這樣的事情「這裡根本沒有舊大埔跟新大埔的地名,根本上是當時寫地方史的人用自己的族群史觀寫下的記載」。亦即,文史這種東西,根本上就掌控在書寫者身上,書寫者本身的政治意圖、定位以及個人想法,都會在我們所能見到的所有記載中呈現出個人的角度,有時甚至會出現政治控制下的史載,嚴重時甚至會讓讀者誤判當時的文史情境。
簡言之,筆者(1973)在小學時的社會課,課文中曾經虛構出一個又一個髒又亂的社區、一群不受教化的原住民族、無法識讀漢字的台灣人以及不懂得選舉機制的台灣社會。
那問題出來了,筆者到國中後讀到了清治下台灣在劉銘傳等人的經營下,讓台灣成為了清制中國的模範省。當時國中課本中也記載到日本當時在明治維新後超英趕美、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發動太平洋戰爭、統治台灣五十年,當時筆者也相當質疑課本中存在的衝突。也就是「如果日本是一個具備發動國際戰爭的國家,那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應該不會太差」,那為什麼「我國小所讀的社會課本中描述(民國38年後)的台灣社會是如此凋敝?」
筆者已逝的岳父也曾經私下聊到這樣的笑話,當年他老人家小時候下山買個醬油就被國民黨部隊徵召去打國共戰爭,國共大戰後他跟著部隊撤退到台灣。部隊中的弟兄沒看過燈泡、沒用過水龍頭,見到台灣燈泡綁著線、水龍頭黏在牆上就可以發光流水的。於是就跟水電行買了相同的東西,綁著粘著要燈泡跟水龍頭有相同的效果。只是,這些就單純是對談間的故事,就跟台灣的歷史一樣,只要牽扯到民國38年後中華民國的落後,就是一種嚴重的錯誤一樣,就是不能提的。
這些事情就算到了台東小馬隧道、玉里協天宮、鳳林壽天宮、豐田碧蓮寺(舊豐田神社)的牆上文史以及年份記載(多數日治的年號被硬改成民國),都可以看見權力掌控者的意圖。
《歷史,就是戰:黑貓老師帶你趣解人性、權謀與局勢》(黑貓老師,圓神出版社)在書序中就提到「故事有多荒謬,就有多真實;讓你欲罷不能,比虛構劇情還誇張有趣的歷史」,也就是多數的人寧可相信荒謬的故事與傳說,不願意接受在史實當下所曾經被紀錄到的片段,而史實的歷程可能遠比課本中所寫的故事來的精彩百倍以上,關鍵的核心就在於「閱聽眾究竟是用什麼心態在看趙少康與吳淡如兩個人演這場爛戲」而已。
最少,台灣是個自由的領域,發言者可以從中國的角度,看台灣史這一端的叛亂。相同的,任何人也能從海洋史的角度看見台灣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性。
至少,你活在一個你相信什麼都不會有罪的國度,那大家就盡情享受這荒誕、內外教雜、愛恨分明的社群文字大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