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照顧中風母親20年,吳若權體諒缺席的手足:他們不是不愛父母,只是沒辦法處理心中巨大的悲傷」,感到吳若權孝道的不凡,照顧母親還對缺席手足無怨,原因就在吳若權於父母陸續病倒後就聘請外籍看護。
若以吳若權的母親中風廿年為起點,他在三、四年後其父病倒才請外籍看護,這代表他雇請外籍看護工已達十六年以上,真是辛苦了!

在該文中,有提到所謂「我照顧比較多,你照顧比較少!」的「問題」,身為家中主要照顧者的吳若權,他調適「手足缺席」的狀況是改變想法,他認為「那些缺席的人其實不是不愛父母,只是他們沒辦法處理心中巨大的悲傷,所以會選擇逃避。只要逃避,心中的百般糾結就不用掏出來面對。」比起爭論誰付出多,吳若權寧願從心態上去體諒手足,選擇給予他們更多的彈性。
如果我們看另一則報導,其實所謂「手足缺席」的狀況也是可以改變的,在「印尼看護請假1個月!吳若權『獨扛照顧中風母』半個月身心崩潰 坦言『開不了口求助親姊』:怕被說懦弱」一文中,吳若權提到有一年,看護請了整整1個月的長假,回印尼探望家人。
起初他還不以為意,認為照顧臥病在床的媽媽哪有什麼難的,只要肯多花些心思,他也能做好!便決定獨自扛起照護與家務的工作。
直到吳若權接手照護第一天,才發現就長照的壓力究竟有多大,「從清晨五點半忙到晚上十一點,點眼藥水、中藥、西藥,早餐、午餐、晚餐,洗碗、洗衣、拖地,門診、拿藥、復健...」再加上他日常的主持、寫作業務,不過短短半個月,他的身心都已處在崩潰邊緣。

後來,直到照顧媽媽的第三週,他被照顧與時間的重擔給壓到喘不過氣,才鼓起勇氣向兩個姊姊求助。如:「星期六傍晚,請幫我準備兩個便當」、「星期一下午三點到六點,請姊夫來家裡幫忙看顧媽」等細碎的雜務,這些幫助讓吳若權順利堅持了下來!吳若權坦承,自家的情況算是非常幸運,姊姊們都肯不遺餘力地幫忙,相當難得。
若看這兩則報導,其實「手足缺席」在吳若權的狀況來說並不嚴重,重點還在於「吳若權照顧中風母親廿年」的背後,有非常偉大的外籍看護奉獻了十幾年青春,要是沒有這些外籍看護「用生命交換生命」,「吳若權照顧中風母親廿年」的孝行是無法完成的。
因此,最近來台已確診新冠肺炎的印尼籍移工人數已累計108名,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移工高達8640萬元的治療費,都須由全民買單。吳若權的看護剛好也是印尼籍,而全臺灣的印尼籍外籍看護約19.7萬人,占社福移工總人數的77%。
要是印尼籍看護不能來,吳若權要如何照顧中風母親?他的手足不就不能「缺席」了?

我們也提過,自認是孝子也備受肯定為孝順的郭台銘,他也是聘請印尼籍外籍看護,外籍看護對臺灣孝道來說,真的「一個也不能少」!
既然理解了每個偉大臺灣孝子背後,都有「偉大的外籍看護」,印尼移工確診的治療費用,按理也是臺灣應該負擔的!在許多人「指責」印尼籍移工確診新冠肺炎的同時,請先理解外籍看護是台灣人孝道最後防線!
當然,除了肯定臺灣孝道得以延續之外,基於平等原則,如果內政部孝行獎要表揚孝行楷模,也希望能將外籍看護納入考量,畢竟她們是犧牲了人生的一切來服侍病痛臺灣人的飲食起居。
沒有她們,也就沒有臺灣孝子兼顧孝道與事業的可能,在各界紛紛指責印尼移工時,我們是不是該想想,我們欠她們的,其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