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李眉蓁爆發論文抄襲爭議,是很不幸的事。
這件事情明顯反映政治人物的素質不能太差,否則選擇的焦點,就會集中在候選人個人的人品和私德上,而真正重要的事情和公共議題,如高雄的未來,就會完全被忽略而無人討論,但原本這才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和選舉的目的。

當然候選人出包還是有一點正面效應,就是透過這種個案,來讓社會檢視原來整個體制和生態普遍上也是很有問題的,如現在社會公眾知道,很多人,特別是政治人物的論文,都是假的,大學的學位也是嚴重灌水。
社會也可以藉此反省,過度學位崇拜的現象,反思讓這麼多無心研究的人去唸研究所洗學歷是不是有意義。

但民主政治不只是要揭弊,更重要的是興利。每次選舉爆一堆弊端,但在選舉過後,其實很多時候都沒有根本的獲得解決。
而政治人物也學會靠互潑髒水來閃避社會對自己的質疑,自己抄襲論文,就說蔡英文怎麼不解釋,其實明明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但還是可以唬弄過去不清楚狀況的支持者,然後再悲情的「放棄學位」。
於是社會只有立場而無是非,只有顏色而無公理。
在這個時代,民主政治的關鍵不是誰贏了選舉,真正的競爭在於,世人是否還相信民主體制是最好的政治體制,能選賢與能,讓最合適的人掌握公權力。
不幸的是,許多人對此已經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