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共產主義蔓延,健保卡會不會有天變廢紙?

「年老後,有人可看你病嗎?」有陣子家人生病,苦候急診室排不進病房,夜晚我手握月月繳費的健保卡思索。

沒病房因有護士荒,在病人態度變差時,許多護士仍為服務病人的初衷苦撐,醫界高層卻揮評鑑刀,押護士到電腦前,日夜整理資料以服務高官學者巡視,護士怎能不逃亡?

找回護士,不一定有醫生動刀,因為怕手術刀變兇刀,得上法院。台灣醫師犯罪率世界第一,有人頓失家屬,內心悲傷找出口,醫生變得面目可憎,非告不可;少數人動貪念,提告訴以戰逼和,要怕坐牢的醫師付高額和解金。

衛福部長陳時中(左)、健保署長李伯璋(右)。 記者林伯東/攝影
衛福部長陳時中(左)、健保署長李伯璋(右)。 記者林伯東/攝影
分享

醫師活於恐懼,恐懼讓人退縮,「能不治就不治,以免惹禍上身。」你月月繳健保費,醫療品質已日日衰退。

你繳費支持的病床,被一些人賴著。某醫院有男病人住院,堅要女護士塗藥「那話兒」,拒絕男醫師代勞,女護士受委屈流淚,醫生氣憤難消,變差的醫療品質由你承擔。

你繳費支持的健保藥,正被浪費。某大醫院設藥品回收箱,每年剩藥上百公斤,有人一口氣丟九百顆降血糖藥,其它醫院、病人家中又丟多少?每一顆都在丟你的健保費,逼你將來繳更多錢。

這是個醫療崩壞與崩盤的年代。你可眼不見為淨,但當你年老眼花、無人治病時,也是你的不幸。你不能交學者處理,夢想他們實踐公共化樂園,也許他們理論精湛,甚至超越公共或共產化始祖馬克思,但真實與理論確實不同。

真實社會不同。人性有愛心與熱誠,也有貪婪與私心,馬克思「各盡其能,各取所需」的夢從未實現。

本報資料照
本報資料照
分享

所以,把社會福利與保險分離,讓政府保障國民公平生存權,補助窮苦同胞保險費,盡好職責。

但國家也別保護過頭,讓人忘了保險本質。中華電信長期壟斷時品質差,開放民營良性競爭後才轉型,所以中央健保局該學德國,拆解成數百家保險公司以良性競爭,而評鑑委員不該再當公公級大老,四處指揮基層醫師,讓「公共醫療」變「公公醫療」。

「年老後,還想有人治病嗎?」你的健保卡現可治病,將來難說。

你再不關心,讓台灣醫療惡化,將來它可能像希臘許多福利卡變廢紙。不能治病,但能用來憑弔台灣一段失敗過的醫療史。

延伸閱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