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自己住的在地區社團上,有網友在問近50歲了,除了保全之外還有什麼工作能做呢?在眾多回覆中,有一則留言寫道:「你可以去當foodpanda或ubereat呀!」後面持續歪樓表示:「對呀,聽說一個月有十萬耶!」
這讓我想到上一輩的如果遇到這狀況,很多人會先想到的就是去開計程車,萬一上了年紀工作沒有著落,還能開開計程車貼補家用,現在開計程車賺生計好像太老套,新興外送平台行業似乎更吸引人,入門門檻低,只要有台機車和一隻手機就可以加入。
當然這是我們的美好想像,最近有篇關於外送小哥月入十萬的文章在網路上流傳,如果你努力一點,就算是熊貓也可以月入十萬!這數字看著讓人心動,但你很難想像他們付出的時間與努力,或許與你領正常月薪的工時不相上下,甚至更長,現實往往不如文章標題寫的那般美好。
外送原本是特定店家或類似大型速食店基本上會提供的服務,不過現在因為foodpanda 這類型的外送平台行業大增,讓許多店家即便不外送(或沒空外送),也能人在店裡等,單從天上來,基本上是種互惠的商業模式,對於許多消費者來說也十分方便。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速食店外,網羅鄰近的店家,種類從鹹酥雞、手搖飲、串烤等等的美食,都有想吃就吃的方便性,一想到外送,你再也不會只想到某幾間比如肯德基、麥當勞之類的店家,而有更多選擇。

不過這是個有單接才有收入的行業,講起來和計程車的模式有點類似,計程車也得有載客才有收入。網路上有很多外送小哥的心得文,很多外送員表示,如果等不到單,常常也是在外面空等,時間耗著,一天也沒收入,和計程車相同的還有車子的保養油耗等等的問題,以及為了趕時間的交通安全問題等等,並不如「拼一點也可以月入十萬」的字面般來的輕鬆。
我很常使用這類外送平台,也會在外送備註上特別寫上請外送員「慢慢騎,注意安全,不趕」。有時突然很想吃某間小吃,或是有幾時真的不想出門時,付一點運費真的是很方便的運送服務。
不過有次下著傾盆大雨,人又無法抽身準備晚餐,於是就在外送平台下單,那次我看著外送員溼淋淋的將我訂的餐點遞到我手中那一刻,有一股罪惡感湧上,看著對方被大雨打濕淋的一臉狼狽樣(雖然有雨衣,但那天雨很大,所以他額前的髮是濕的),還是笑著對我點點頭,自從那之後,我就很少在下雨天叫任何外送了。
因為資訊越來越發達,有這種服務我挺感恩的,但每行每業還是有其辛苦的地方,有時網路上出現在一些過於嘩眾取寵的文章標題,可信度在經過實際狀況比對後,大概只剩不到一半,雖然入門容易,但工作領進門,薪水可就靠個人了。
各位外送員們,辛苦了,感謝你們每天在車水馬龍的路上穿梭,為每一個肚子餓的人送上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