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河岸追風》從新北到台北徒步追尋都會河岸風情!

隨著雙北的河岸整治有成,使得都市人口親水足跡也慢慢變多了!

台北河岸旅遊景點怎麼走

每一趟的台北河岸徒步輕旅行總是有不同的感官享受,河岸景觀隨著不同的時間、氣候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氛圍,值得徒步輕裝慢慢的走慢慢的看!

這一趟的路徑規劃是要從新北市蘆洲區出發……,其實這趟旅程的路徑規劃也很簡單,就是沿著八里自行車道到了關渡橋,上橋渡河到對岸的關渡,再沿著關渡自行車道往台北市區繞回新北市蘆洲區。

捷運蘆洲站微風運河五股疏洪濕地生態公園獅子頭隘口關渡大橋金色水岸關渡棧碼頭中港河碼頭關渡水岸自行車道社子大橋重陽橋回蘆洲區全長大約20Km……。

首先從捷運蘆洲站1號或3號出口都可以,出口上來後是三民路與中正路十字路口,在路口稍微東張西望一下便會看見遠處的觀音山,過馬路到對面沿著三民路直走就是要往所謂二重疏洪道的堤防方向大概走約10分鐘,在新北市警察局蘆洲分局後方有個三民公園,公園裡有越堤人行陸橋越過堤防即可抵達微風運河了。微風運河為國際級比賽專用水道,現由「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管轄與維護。

全長1,200公尺、寬有140公尺、水深達3公尺,分為8條水道,船道有13.5公尺寬,符合國際標準規定,可舉辦國際級划船比賽與輕艇靜水競速。

除提供選手與學生使用外,部分靜止水域也開放一般民眾玩風帆、風浪板、水橇板、獨木舟。其實這裡不是只有一條運河可做水上活動,這裡連結了蘆堤公園與五股疏洪-濕地生態公園範圍相當廣闊,有大型的籃球及排球場跟大片的綠地步道,臨著疏洪一路對面還有一大片塭仔川濕地,老爺今天沒有要過馬路去塭仔川濕地,而是要往成蘆橋下的五股疏洪濕地生態公園走。

▲微風運河
▲微風運河
分享

五股疏洪濕地生態公園有一大片沼澤濕地,彈塗魚、招潮蟹、水鳥,水筆仔,濕地與塭仔川水位也隨著淡水河潮汐潮起潮落還挺熱鬧的!眼前這片公園其實也是有著一段“落落長”的歷史,因為這裡原本有一個村落名為洲後村,但是說到地方文史老爺習慣將這任務交給超連結來完成,老爺是連結到由一群小孩兒攜手完成的紀錄,真的是不簡單!

這個濕地上還有條塭仔川是淡水河的支流,老爺還記得早年塭仔川還沒有變成一條黑黑臭臭的都市黑龍江前,還蠻多人會前往戲水垂釣,當然這場景是在好久好久好久以前,就是古早古早“憨吉甲嘎霸”的年代啦!

▲五股疏洪濕地生態公園
▲五股疏洪濕地生態公園
分享

▲塭仔圳水閘
▲塭仔圳水閘
分享

波瀾壯碩的河岸景觀伴隨著在地過往的歷史脈絡

接下來繼續往前走會到觀音坑溪橋,這裡開始一直到關渡是老爺這趟徒步旅行最愛的路段,整個步道貼近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會處,河面非常的寬廣,特別是在獅子頭釣魚台上遙望蘆洲、社子島跟關渡平原景色非常的漂亮。

▲觀音坑溪淡水河匯流處
▲觀音坑溪淡水河匯流處
分享

▲淡水河基隆河匯流處寬廣河面景觀
▲淡水河基隆河匯流處寬廣河面景觀
分享

▲獅子頭釣魚台
▲獅子頭釣魚台
分享

▲關渡宮
▲關渡宮
分享

雙北河岸經過多年整治及建設,整個環境已經慢慢的改善也增加了市民親水的意願,河岸上的自行車道更便捷旅人遊玩各地,若不想徒步,騎騎自行車也挺不錯的!

獅子頭釣魚台是設置突出岸邊的一個垂釣平台,漲潮時會聚集釣客在此垂釣,趁著漲潮走上平台假裝一下是在踏浪而行。這個位置就要提起一下獅子頭隘口,這跟洲後村也有著一段歷史的愛恨情仇,當然這段歷史老爺也是要「跳貴浪貴」交給專業的地方文史囉!

為了發展更便捷的交通,建造了亞洲第一座全焊接鋼拱橋 》關渡橋

過了獅子頭隘口就會來到這座橫跨淡水河,靠近淡水河出海口的大紅橋關渡橋,當年為了行船以及排洪需要,捨棄了施工容易且省錢的鋼筋混凝土橋,以大跨距的鋼構橋為主橋。三座巨拱成為施工的難題,當年由施工的承包商唐榮公司發明出「潮汐施工法」。

先將三座巨拱分別在駁船上製造焊接,同時間進行橋墩的施工。橋墩施工完畢後,將承載巨拱的駁船利用漲潮時拖到定位點,待退潮後水面降低,則巨拱的基部自然就定位到橋墩,再撤走駁船,如此就不需重型的起重設備。回想當年通車時,老爺剛好登上五股觀音山上的硬漢嶺,那時候從上往下看真的很壯觀,橋上滿滿慶祝的人潮。

▲關渡橋
▲關渡橋
分享

關渡橋越過淡水河後,會經過金色水岸關渡棧橋碼頭地標,這裡有自行車道也有廣場緊鄰著關渡宮,就先在這兒歇個腳,吃吃小點心,其實像這樣子的徒步旅行,是要為雙腳配上一雙好襪好鞋才行,才能做路途稍長的徒步輕旅行。

喔!對了!碼頭上有一艘大河之戀皇后號,有機會再來去搭搭看。

▲金色水岸地標
▲金色水岸地標
分享

▲關渡棧橋碼頭標
▲關渡棧橋碼頭標
分享

休息夠了!繼續往前行……。

過了關渡宮來到了中港河碼頭,如果直接講到這個中港河碼頭的名稱,可能大家不太知道在哪裡,如果講關渡宮大家肯定就知道。沒錯!這個中港河碼頭就是關渡宮旁邊的小碼頭,以前還沒進行改善工程前真的很不起眼,路過經過根本沒人在乎過,現在可好了!身價可是翻倍漲呢!因為有座觀景橋,滿滿的人來人往就是要拍上幾張照才行。

▲關渡宮&中港河碼頭
▲關渡宮&中港河碼頭

▲中港河碼頭景觀橋
▲中港河碼頭景觀橋

碼頭邊這種小舢舨,其實也越來越少見了,哎~又要講以前了是吧!以前就是古早以前,從五股到淡水的河道上,就是常常見到這種藍色的小舢舨,要說到以前老爺就又想起,古早以前的淡水河上還有一間間的「房屋」,蝦毀~房屋?哈哈!沒見過是吧!其實就是船屋型的抽砂船。

以前又是以前,阿可是就是以前呀!以前淡水河是可以抽砂的,所以河道上很多抽砂船,然後船上就會有長長的管子連接到岸邊的洗砂場(洗砂場印象中以前是這麼稱呼的),所以剛剛經過的五股獅子頭附近,應該是說關渡橋到台北橋之間的淡水河岸,就有很多很多的洗砂場。

▲中港河碼頭一隅
▲中港河碼頭一隅

離開關渡宮繼續沿著關渡自行車道慢慢走,整個基隆河岸長滿紅樹林,可以看到棲息在底下的招潮蟹忙進忙出的。接著來到八仙段就有蠻多樹勁滄桑有力的苦楝樹還蠻吸睛,來這裡的旅人大多是騎著單車「唰」一下子就騎過去了,除非是步行不然很少有人會駐足欣賞河岸美景的。

▲苦楝樹影
▲苦楝樹影

傳說中與八仙有關的河岸聚落

在關渡自行車道下八仙段,可以看到下八仙聚落漁民用來停靠船隻的碼頭上,有零星幾艘小遊艇,可見基隆河一帶有遊艇相關的活動。這個下八仙碼頭位於北投八仙里的基隆河畔,是政府修建的小型碼頭供漁船停泊,而八仙里的居民至今仍會捕魚。關渡至下八仙一帶為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會點,清朝時代即為貨物轉運和漁業捕撈等活動的樞紐,這個區域大概分為頂八仙、中八仙、下八仙。

「八仙」地名的由來一說為此地過去由八個小聚落組成,居民以船隻為活動工具,故時人戲稱為「八仙過海」。而當地里長則稱下八仙地區有一塊貌似腳印的大石,此腳印相傳為呂洞賓留下,但這塊大石已於數十年前沉入河底。

當地居民之間則有另一傳說:相傳過去觀音山與大屯山相互競賽高度,觀音山不幸敗戰,八仙聞訊前來相救,但他們才抵達八仙一帶時,觀音山就被大屯山推倒,貌似一尊倒臥的觀音。

從上述地名的傳說即可發現下八仙地區與河流息息相關的特性。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來八仙里這個地方,只是走不同路線而已,以往都是騎機車到八仙里內的小路閒晃,這個里其實有著「台北最後的秘境」之稱,裡面有台北市僅存的漁村聚落及建築,但是也因為都市開發,也有著另一個極為諷刺的名稱「台北都市邊緣人」的稱號。

▲下八仙碼頭
▲下八仙碼頭

下八仙聚落附近可看見觀光遊憩設施逐漸進駐的景象,基隆河岸自行車道的開通,也使得下八仙的曝光機率變大了。沿著基隆河邊騎車或步行,下八仙是一定會經過的地方,接近傍晚日落餘暉照射水面及船身,整個眼前畫面變得非常的美。

過了下八仙也該是往回程的路上前進了,繼續沿著自行車道往台北市區方向走,上社子大橋越過基隆河到洲美橋下再轉往延平北路,再接回淡水河岸往重陽橋走回新北蘆洲區。此時日暮也漸漸的低垂了!在社子橋上觀望一下,一邊是關渡平原一邊是社子島,走過了無數次關渡河岸,應該也要找個時間走走社子島河岸才是。

▲社子大橋眺望關渡平原
▲社子大橋眺望關渡平原

▲觀音山夕映
▲觀音山夕映

上重陽橋前找個位置拍拍河岸倒影與觀音山,日暮低垂速度也蠻快的,要加緊腳程囉!

▲重陽橋
▲重陽橋

▲重陽大橋工程誌

雙北漫長的河岸中,特別是蘆洲與關渡河岸,一直是老爺非常喜歡的地方,不僅河面寬廣壯碩還可欣賞百萬級夕陽餘暉的美景,每次走在河岸步道上總是會駐足流漣直到夜燈通明才捨得回家呢!

延伸閱讀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