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 鈸鐃穿雲霄
盤柱青龍探頭望 石獅笑張嘴
紅燭火檀香燒 菩薩滿身香
祈祝年冬收成好 遊子都平安
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 鈸鐃穿雲霄
范謝將軍站兩旁 叱吒想當年
戰天神護鄉民 魂魄在人間
悲歡聚散總無常 知足心境寬
這首耳熟的「廟會」歌詞,是我意念中的廟會情景,廟會往往給人一種古老且傳統的感覺,去年因疫情影響各地迎媽祖的活動也都延期舉行,而今年的這項民俗活動已舉行完畢,繞境活動為大家呈現的一個創意與傳統的結合,打造傳統的花車遊行,彙聚各式各樣傳統民俗手工作品和琳琅滿目的創意花車,展現宗教活動中的創意、創新,更盼望著疫情早照過去。
我自身是在台灣的傳統民間信仰環境之下成長,雖然不是媽祖的信徒,往年都會前往北港體驗了一場媽祖的繞境盛況,震憾的畫面讓我難忘也打算今年再度前往,因疫情爲免大型的群聚活動造成民眾不安,大部份的活動也都暫緩,今天上午抽空整理了一下往年在北港的照片,我喜歡旅行更喜歡記錄,每去一個地方都喜歡用相機記錄下來。
北港朝天宮輝煌宏偉,雕刻精細,在香火彌漫下,善信頂膜禮拜,祈求福至,信男信女、老老少少擠滿了寺院,求財、求健康和求福,無論保平安,求事業,問姻緣亦或根除疑難雜症,都可以來這裡求解迷津,寫到最後,電腦螢幕上隱隱地傳來了大地的顫動,恍惚間,疑似聽見了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 鈸鐃穿雲霄熱鬧的氣氛和信徒們的呼吸與心跳。
媽祖信仰在台灣民間根深蒂固,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大甲媽祖己起駕遶境,子時一到,鎮瀾宮上方的煙火震天價響,依序扶著媽祖鑾轎步出廟門,廟門外,上百信徒雙膝跪地,全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大甲媽進香遶境活動,同一時間,在YouTube社群軟體上觀看媽祖起駕直播的盛況,而本該在農曆三月各地「瘋媽祖」,無奈遇上新冠肺炎,讓進香遶境不得不推遲,年初還在觀望是否到今年再度前往北港再親身文體會一下這項宗教活動,但也因為疫情影響,隨著疫情升溫,讓我打消念頭。
雖然因疫情讓我按下暫停鍵,但翻閱去年前往北港朝天宮拍的照片,信徒從媽祖起駕回鑾,在信眾簇擁下前行沿途施放鞭炮、煙火,各陣頭及宮廟的全力支援,用絢麗煙火讓北港成為不夜城的景象今年恐已不復見,震天價響的鞭炮聲,現場民眾歡呼聲人潮湧動,只能從照片中回憶。
在我心中也有自己的信仰,對於自己的信仰信念也沒動搖,我自身是在台灣的傳統民間信仰環境之下成長,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生經驗,以及在旅行上所見到的事物之後,在歐洲旅行中瞻仰雄偉的教堂,也去西安走訪大雁塔、慈恩寺沉醉朝聞晨鐘,夜傍暮鼓氣氛中,而在洛陽龍門石窟看到這些洞窟中的雕刻讓我震撼。
我在吳哥走進浮雕與千年前的石像彼此凝視,神秘迷幻,柬埔寨見識高棉輝煌燦爛的石雕與建築藝術,在旅行於世界的道路上,我依然還是對每個國家的人民所相信的信仰,抱持著好奇和尊重的態度,每當來到了宗教勝地,總會被這裡所散發出的宗教氛圍感受到一股截然不同的心境與狀態。
北港的媽祖遶境活動,今天上午抽空整理了一下照片,我將此次拍攝的照片分享給網友們!

信徒透過進香、 繞境表現出對媽祖的敬仰的虔誠,往往給人一種古老且傳統又熱鬧的感覺,有點早年農村生活化的感覺,讓人想起早年生活清苦的日子,宛如記憶中的大拜拜景象。

走巷串弄,從北港上許多角度都能看見矗立的媽祖雕像,雕像姿態優雅,微光中溫柔的面容俯視着小鎮,更顯得悠遠綿長。

在藝術上,朝天宮是清代中期與後期建築風格,呈現了傳統寺廟建築精雕細琢的典型特色,來到北港朝天宮參觀廟宇的建築,北港朝天宮的建築具有傳統特色,裝飾華麗,雕工精細,為寺廟少見的傑作,廟門的精雕鬥栱,結構複雜,頗為巧妙。
交趾陶表現出豐富的民俗工藝,臺灣生活富庶,懂得感恩酬神,虔誠地建廟修廟,藉著精雕技藝及繽紛色彩,廟宇建得愈來愈大,也愈來愈精緻,如今,朝天宮就是這座古老小鎮的縮影,一座古老的小鎮,一定少不了的就是懷古情懷。



活動正式開跑,上千名信眾在場恭迎媽祖聖駕,鑼鼓喧天熱鬧非凡,隨後開路鼓、哨角團、儀仗隊、太子爺、虎爺、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千里眼與順風耳將軍由廟前出發,六座媽祖神轎依序起駕,隊伍綿延數公里,宛若長龍。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跟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遶境進香一樣,是重要民俗活動,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是北港媽祖遶境的高潮,俗稱「北港小過年」,遶境期間有許多特色陣頭,也有許多百年陣頭會參與遶境。

「報馬仔」所穿的服飾背後寓意著媽祖「知足、長善、感恩、惜福」的四大精神,其從頭到腳每項附掛物的文化精神,『紅纓笠帽』:笠帽,清朝尖哨兵所戴的帽子,報馬仔戴上此帽後,期望能體認軍令如山、軍紀嚴謹,擔任者應嚴守崗位,認清本份,不可怠慢。
戴在頭上是頂天立地,負責盡職;『老花眼鏡』:戴上能認清並看透人世間是非曲直,以明辨是非,另一意為看破世間情。『無鏡片眼鏡』:無鏡片閩南語稱無仁,隱喻做人不可目中無人;『八字燕尾鬚』:燕子每年定期回來築巢繁殖後代,表示誠信,鬍鬚與於嘴唇之上,乃說話之處,隱喻為言而有信,『旱煙桿』:「含煙」與閩南語「感恩」諧音,煙是香火,隱含媽祖「知足、長善、感恩、惜福」濟世精神,要代代相傳。
『反穿羊襖』:反穿為背面,「背」與「備」諧音,「熬」與「襖」諧音,故曰「備受煎熬」;「備受煎熬」可以知人情冷暖,並帶給他人溫暖,「無私送暖」;『銅鑼』:「鑼」與閩南語「勞」諧音,「銅鑼心」喻為「同勞心」,同心勞心勞力,『長紙傘』:「雨傘」與「語善」諧音,「長傘」與「長善」諧音,「紙傘」與「直善」諧音,勸世人要長期行善、做人正直、和善積德;『韭菜』:「韭」諧音「久」,「長長久久」,表示友情、感情、恩情,永無止盡,天長地久之意。
『錫壺』:「錫壺」諧音「惜福」,懂得「惜福祈福」;『壽酒』:「壽酒」諧音「壽久」,喝壽酒可長命百歲;『豬足』:「豬足」與閩南語「知足」諧音,意涵後代子孫應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紅線』:報馬仔所攜帶的紅絲線原本是報馬仔用來綁豬腳及其他物品東西之用,這幾年來也成為未婚男女求取婚緣感情的「姻緣線」,也可以給小朋友或大人戴在手上保平安。
『上下鈕扣錯扣』:不計形象,歡喜做甘願受;『捲起褲管一高一低』:表示人生坎坷,不道人長短;『腳生瘡疤』:此處不但暗喻「勿揭人瘡疤」,告誡人們要記取每一次的失敗經驗,不再重蹈覆轍犯下相同錯誤,三處瘡疤代表天知、地知、我知,用來規勸世人為人處事不僅天知、地知,更重要的是自己內心要知;『腳貼膏藥』:不揭人瘡疤,『單腳穿草鞋』:犧牲奉獻,不計酬勞,勤於做事,即使鞋子掉了也渾然不知,等到休息時才發現掉一隻;而另一足赤腳,暗指世路不平,自己的路要自己去走出來,『赤腳』:腳踏實地,『腳趾』:赤腳看到五趾都在,表示吾在,活著就有希望(資料摘自網路)。



朝天宮年度慶典活動中,以媽祖繞境、藝閣遶境,最為盛大現在北港仍然保留在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每年這兩天街上還有許多藝閣、陣頭,以及媽祖鑾轎在北港大街小巷上繞境,神轎所到之處,無不煙花四射、炮火連天,場面相當震撼壯觀,北港朝天宮可說是集臺灣傳統技藝,及媽祖信仰特色於一身的重要據點。
北港朝天宮是台灣最具影響力、且分靈最多的媽祖廟,北港媽祖繞境最主要的特色在於周遭表演活動「炸轎」,是全台炸寒單爺和鹽水蜂炮以外,以「鞭炮」聞名的活動,當繞境的神轎出現,附近商家住戶便會將堆積如山的鞭炮放在轎底點燃,頓時炮聲隆隆,火光四射,這是信徒作為歡迎的重要儀式並祈求事業愈炸愈發,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農曆三月瘋媽祖,但今年因疫情己暫緩舉行,往年此刻年朝天宮前廣場不時會遇到遶境隊伍,各地信徒繞境後都會來到朝天宮向媽祖娘娘請安,也讓我湊巧才生平第一次感受媽祖文化的多彩和熱鬧,各地的信眾香客很多,全省各地媽祖廟宇的繞境隊伍也就都會來到朝天宮廣場,繞境的信徒來到時爆竹響震天,能感受到信眾虔誠的心意達到了最高潮,熱鬧的遶境場景我也用手機拍下,和格友分享那份媽祖信仰文化的莊嚴氣勢。
在遶境行列中,虎虎生風的抬轎方式,在熊熊的炮火中威風凜凜的英姿,令人敬畏,而抬轎的轎夫在濃煙漫天、轟隆作響的場景中,轎夫無畏無懼的神采,讓群眾懾服。
朝天宮門前方的龍柱與石獅,皆為清代所遺留,很多人在同一個角度會留下幾乎相同的照片,我也不能免俗,我用手機拍下的場景,每個人看到的風景,即使看到相同的風景,在腦中折射出來的想像,也是不同的。
清晨來朝天宮的香客和遊人並不多,朝天宮靜靜的佇立著,雖處於北港鎮中心,進入後香煙繚繞,能感受媽祖宗教文化的博大,確實能讓人精神爲之寧靜,生長在台灣的基隆長大,我對媽祖並不陌生,在討海人的心目中,媽祖就是漁民的守護神,在華人的心目中也成爲台灣宗教信仰的一種精神象徵,「朝天宮」是以分靈的方式充足福建的湄州分靈而來的。
歲月流轉,香火裊裊,晨間敬香的信徒較少,清靜中有著香火鼎盛的裊裊青煙,梵音飄渺,燭影婆娑,自從雙腳踏朝天宮之時,仿佛就融入了這背景之中,舉目仰望心生敬意,不由得讓人雙手合十,閉目祈禱。
遶境活動懷著一種祈求明日更美好的心情,誠心參與,自己對宗教懷有敬意,對媽祖亦然,我認為每個人都要有種信仰,從信仰中產生愛,及感恩,愛是一切力量的源頭,凡事從愛出發,沒有不讓人快樂的。
陣頭進行時,八家神臉譜,很有神韻,負責捉拿鬼怪妖邪,氣氛也顯得神秘,威赫,嚴肅;八家將頭戴盔帽,膚色濃豔,配上花臉圖案,臉上紋飾多彩,在廟會中很有特色,執起毛筆揮毫舞墨、精雕細琢,在一張張臉龐上描繪精美臉譜,這是日前在北港朝天宮假日陣頭儀式表演前的一幕。
信徒都是帶著虔誠的信仰參與,藉由祭典或儀式的共享達到與「聖界」的接觸溝通,進而採用各種具體化的象徵物品及行為,用各種祭品以及表達信仰的行為方式,祭拜、祈禱、敬香、朝聖等等,並降福於自身、親友。
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 鈸鐃穿雲霄
盤柱青龍探頭望 石獅笑張嘴
紅燭火檀香燒 菩薩滿身香
祈祝年冬收成好 遊子都平安……
遶境活動的意義是希望媽祖庇祐人人平安快樂,這首廟會歌曲的意義,就好像我們生活安定,舉辦個活動來感謝神明,所以說大概就是有生活安定、人人都平安的意義,我以看熱鬧心情,鑼鼓聲叮叮噹噹滿街上震憾中拍照。
遶境活動懷著一種祈求明日更美好的心情,誠心參與,自己對宗教懷有敬意,對媽祖亦然,我認為每個人都要有種信仰,從信仰中產生愛,及感恩愛是一切力量的源頭,凡事從愛出發,沒有不讓人快樂的,疫情期間,生活節奏緊張,這種宗教的慶典活動,祈求世人平安病毒不是懲罰、不是末日,是警示、讓大自然喘息、人類不是世界唯一的主宰,慶幸我們有醫護人員、有家人、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