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拂過面頰,柳枝微風輕盈起舞的初秋,河濱公園和濱海自行車道趴趴走,運動兼賞景的早晨,走在自行車和人行步道上,在綠籬上、堤防邊,總會看到攀爬纏繞著的紫色花朵的「槭葉牽牛(台灣野牽牛花)」。
花朵像喇叭似的向天空大張嘴的唱歌,攀藤在水筆樹上的花像個小喇叭組成的小樂隊,正吹奏著動人的秋之樂章,這幾天Amy 在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欣賞中的美的感悟!

「野牽牛」因花心(花冠管基部)是深紫色的,所以也有「紫心牽牛」的別稱。
台灣最常見的「野牽牛花」
別名
番仔藤,五爪金龍(廣西)、五爪龍、上竹龍、牽牛藤、黑牽牛、假土瓜藤(廣西),台灣牽牛花、槭葉牽牛、碗公花、紫心牽牛花。
分佈
海濱或海邊之低海拔空曠地,林緣(樹林的邊緣) 適合其生長,台灣全島低海拔山野及荒地皆有分布,嘉義以南縣市尤多,各離島上也十分常見,台灣全島平地至山麓普遍的野花,往往自成大群落。
花期
6~10月盛開,但是,台灣似乎全年都可見花開。通常在清晨的4~5點開花,到了中午就凋謝,它的花又大又薄又富含水分,太陽直射會導致水分快速蒸發乾,所以就凋謝了;如果是在陰涼的地方或是雨天,花兒凋謝的速度會慢些。
在日本,牽牛花統稱為「朝顏」,只在清晨綻放,夜間便凋萎,因為短暫的展顏顯得格外淒美而有此美名。(網路)
⇓ 這一朵超像花項鍊的,不要碰不能摘喔!野牽牛全草有小毒,種子的毒性比較強,誤食有四肢無力、頭昏、食慾不振等症狀。
⇓ 愛就是陪著你繞著花兒轉轉轉、繞繞繞,纏纏又繞繞 。
⇓ 因為要拍這隻出土的螃蟹,卡娃思意外的同時感受到「野牽牛花」之美。
常見的野牽牛花,不是什麼珍貴稀奇的花,也不大會去在意它,沒想到的是這幾天在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意外的讓我想認識它,活動筋骨動動拍拍樂的早晨,偶而欣賞一下,還蠻療癒舒心的,還不錯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