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場公告★
評論
創作沙龍
人性剖析
教育現場
逍遙遊
尋食客
有肌勵
#Hit
#New
成爲作者
路仁教授
任教於銘傳大學。人間福報副刊專欄作家、教育電台每早新聞分析。著有「抽屜裡的祕密」,「不識字爸媽的博士孩子」,「讓我們到心底去旅行」,「浪漫痕跡」等書,與小野、李丁讚等合著「走路」一書。電郵:mybook678@gmail.com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共發表 33 篇文章
台灣
孩子
人性剖析
專職帶小孩,媽媽更憂鬱?到底該怎麼辦?
在校園中的專職媽媽,因為不必負擔家計,往往被視為比他人更輕鬆與幸福,但有份調查說,女性憂鬱比是男性兩倍,而有小孩、無工作的專職媽媽比率最高,可見她們內心壓力的沈重。壓力來自與人不同步。白日帶小孩,晚上等先生回來,想說說話,但男性工作一天後卻想休息。女生靠講話抒壓,男生卻藉沈默恢復元氣,需求不同易吵架。吵架後,男生抱著一肚子氣睡著,女性可能累積更多壓力,輾轉難眠於床上。
2020-09-15 12:51
教育現場
台灣
孩子
台灣青少年自殺率飆升,孩子怎麼了?
台灣自殺防治中心公布數據,去年平均每小時就有四人企圖尋短,而其中青少年佔比最多,讓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連續三年創新高,形成新的社會與家庭問題。
2020-09-08 15:26
教育現場
台灣
英國
大學別只追求排名!犧牲多數大學生權益,只會讓教育沈淪
英國早非世界強國,台灣在資訊業更強,為何不是英國編經費來追逐台灣的排名,而是台灣投入經費去拼英國排名?泰晤士報發行量僅37萬份,若由台灣的大報辦排名,教育部也會重視嗎?
2020-09-04 15:06
教育現場
台灣
孩子
網路誘拐案頻傳,家長如何保護孩子?
高市國中少女,上網認識男網友、當手遊陪玩,近日對方以要讓她升級為正職為由,約她到新竹見面,未料抵達後卻遭有性侵前科的羅姓男子控制,幸好今日警方救出孩子。新聞讓有女兒的家長擔憂,因為從前孩子認識的朋友,家長大略知道,現在孩子在網路上隨時與陌生人交友,家長該如何保護孩子呢?
2020-09-01 15:56
教育現場
孩子
老師
孩子補作文,補到只會寫咒文?
文字常用才會靈活,但許多孩子在線上聊天過生活,拼錯字後得按鍵重選,「好麻煩,不改對方也懂。」青春期孩子大概這麼想,而當寫錯字變習慣,老師的紅筆也撼動不了。
2020-08-04 12:59
教育現場
家庭
孩子
帶孩子出遊,帶相機不如帶紙筆
暑假期間,很多家庭一起出遊。現代人很幸福,因為有Google街景、Youtube影片可先窺探美景,有數位相機、攝影機,能隨身記錄旅遊點滴;現代人也很不幸,因為螢幕瀏覽沖淡初相遇的驚喜,數位相機與攝影奪走分享樂趣。
2020-07-31 11:57
教育現場
台灣
父母
遊學到家中,勝過去加州
今天把小孩送去別人家,改天家裡也招待他們家的小孩,這是我在校園推廣的交換小孩運動,比送小孩去加州省下太多鈔票了。送小孩去加州,小孩的事大多被打點好,送小孩去別人家中,他要親身去學習作客之道,改天同學來訪時,他也要學習如何打掃家裡,迎接朋友的來臨,你說遊學家中是不是比遊學加州學的多呢?
2020-07-30 11:56
教育現場
台北
孩子
兒童學寫字,該端端正正或創意十足?
在孩子生的少、家長收入好的台北市,教育孩子的成了家長的重心,深怕一個老師的誤導,淹沒孩子的創意,讓世界少了個新的愛因斯坦或貝多芬。但貝多芬的創意不是改變大小調結構,而是在排列組合間,譜出美麗旋律;愛因斯坦不是先罵牛頓定律龜毛,而是在踏實學習力學原理多年後,才發現時空轉換的新世界。
2020-07-27 14:47
教育現場
孩子
閱讀
別讓孩子沉迷網路 小心「非典憂鬱」上身
中醫常講,人氣血循環好,身體就健康。現在孩子,許多層出不窮的生理、心理毛病,其實也起於人與人、人與天地的隔閡。在科技產品風行時,如何讓人與人回歸眼神的溫柔接觸,回歸身體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還是治癒所有問題的藥方。
2020-07-20 12:26
教育現場
台灣
孩子
小一背唐詩,揠苗助長或打好文學基礎?
外國人吟英詩,人人吟得不同,在吟詠時放入自己感情,台灣人吟詩卻像在默背,也許起於兩者學詩歌的不同經驗。在文學群山峻嶺前,不必急於算孩子已爬過幾座,但要讓孩子尋到文學真興趣,他一生便會一座又一座,自得其樂地爬,連攔都攔不住。
2020-07-17 11:55
教育現場
台灣
學生
提倡禮義廉恥,等於威權復辟?
綠營對蔣中正反感,因此將他說過的話都視為威權象徵,但禮義廉恥乃由春秋時期的管仲所提倡,蔣中正只是去引用,難道蔣吃過牛排,以後任何人吃牛排,都威權復辟?
2020-07-15 12:22
教育現場
電影
文化
愛情小說,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嗎?
很多家長知道,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重要,偏偏青春期孩子,往往與電視或網路交纏,離文字書越來越遠。在文字書堆中,愛情小說像蜜糖誘惑孩子,躲於書房字字啃食,不必家長在後鞭策。所以,愛情小說是閱讀興趣的鋪路石子嗎?可在台灣,每3對便有1對離婚,愛情小說的蜜糖會摻迷幻藥,引導孩子走錯人生路嗎?
2020-07-13 14:26
教育現場
台灣
自由
動漫展假Coser做自己,只要喜歡什麼都可以?
喜愛動漫而參觀創作展的,不只是男生,也有在中小學念書的女生,帶孩子去的媽媽,她們期待的是創意的氛圍,而非色情的氣氛。美國哈佛大學的「正義」課程,數千人上課而不混亂,學生不只關心做自己的人「權」,更懂得尊重老師的學生職「責」,而台灣教育卻強調權而不談責,是否走錯路呢?
2020-07-06 14:22
教育現場
孩子
老師
分級越少真的壓力變少?基測的級分制:偏鄉孩子的C級人生
教改團體鼓吹,學生會分分計較而造成學習壓力,於是百分制改為基測的級分制,再改為ABC制。在山腰俯瞰山下學校,想像百級階梯被善心人士拆除,改建為3級階梯,C級下擠滿了孩子,遙望高不可及的B級哀嘆。
2020-06-29 16:10
教育現場
台灣
美國
公立大學變功利,私校退場學生很有利?
在台灣辦私校,創辦人捐出一筆土地、經費給政府,拿到辦學許可後,其實就是「公立學校」,在課程規劃、教師聘用、評鑑上都得接受嚴格管理,完全沒國外私校的辦學自主權,退場後所有資產也全充公。唯一差別是,公校教師退休後,國庫繼續按月發月退俸。私校教師退休後領微薄退休金,甚至遠不如勞工,但也完全不造成國家財政負擔。
2020-06-22 14:58
台灣
醫療
醫生
台灣醫療崩壞,誰是幕後推手?
台灣醫療生病了,但工時該是病徵,體制才是病因。「寧可鏽壞,不願燒盡。」馬偕降臨,也許會如此形容台灣這共產化、官僚化、階級化的醫療體制。
2020-06-19 12:38
台灣
醫療
醫師
醫療共產主義蔓延,健保卡會不會有天變廢紙?
你的健保卡現可治病,將來難說。你再不關心,讓台灣醫療惡化,將來它可能像希臘許多福利卡變廢紙。不能治病,但能用來憑弔台灣一段失敗過的醫療史。
2020-06-17 10:24
教育現場
孩子
老師
謝師宴 = 學生選秀+家長慶功宴?
付出被真心感謝,才是老師最想要的心靈饗宴。有家長考前便約定:「輔導我孩子上台大,我就包下最高級餐廳請你。」這不是感恩,而是交易。尤其在這豪華排場內,家長既出了錢、孩子又念台大,成了大家敬酒道賀的對象,謝師宴宛如慶功宴。
2020-06-15 12:06
教育現場
學生
手機
資訊科系含金量高,但爆肝量高?志願請慎選!
高中生參加大考時,也許會聽到加油聲,但在某些國家,鼓勵人要喊充電。「加油」與「充電」乃電子資訊與機械學群之最大不同,要加油的,如飛機、輪船、汽車等屬於機械科系;要充電的,如電廠、電動車、電燈、電腦、手機...屬於電子資訊科系。
2020-06-12 11:12
教育現場
台灣
家庭
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才?
對於目前企業最需要的骨幹人才,人才斷層還是導因於家庭的瓦解、校園溫暖文化的流失,讓人心都變了。人失去了感恩心、向善向上的心,什樣的人才也成不了。
2020-06-08 16:59
教育現場
台灣
醫療
念完醫學系,真的榮華富貴嗎?可以與適合是兩回事
我念書時醫學系畢業生稀少,到小鎮開診所都可成小富豪,廣設醫學系後競爭者多,全民健保施行後管制診看診量、還管到處方怎麼開,房子租金卻高漲,與當年已大不同。現在多數醫師,追求去大醫院工作,在台灣醫療官司比率攀至世界第一時,有制度與律師的地方,有更多保障、薪水也穩定。若你追求薪資還不錯的工作,也能接受醫療體系的階級文化,要踩階而上,才登堂入室。
2020-06-02 12:24
教育現場
孩子
學生
慎選孩子高中 「品格落差」比升學率更影響未來
合手感恩的學生越來越少,伸手要的學生越來越多。送一個孩子去實習,她轉三趟車上班,從不遲到。起初不懂技術,會主動找工程師學習,懂得寫卡片說謝謝,讓人樂於教她,幾週後技術就上手。品格無落差的孩子,會有什麼學用落差?
2020-05-26 11:01
教育現場
老師
學生
108課綱/培養孩子素養?李家同這樣說?家長這樣做?
一股作假的風氣,正隨著學習歷程的推動,從中央吹向島內各處的高中校園,在孩子人格成長的關鍵時期,上行下效地培養出,下一代最難以抹去的詐騙素養。
2019-09-17 11:32
教育現場
孩子
學生
108課綱/學習歷程選課亂,孩子未來靠筊杯?
選課影響學習歷程,再影響三年後升大學成績。「高中告訴家長上網填志願就好,」張媽媽從憂慮轉氣憤,「孩子選的第一志願滿了,輪到比第二志願,又被選它當第一志願的學生勝過...於是一路比輸、分發到最後志願。」
2019-09-12 14:20
教育現場
創作書寫
父母
線上聊天,摧毀孩子作文能力?
小孩不宜太早線上Talk、學打字。兒童僅學「難過」這詞後,對於「沒錢買玩具」、「走過黃昏」、「心愛的貓死了」等經驗,也許都會打出:「我很難過」。但親筆寫「難過」這文字的人,卻能用筆跡、力道寫不同的難過情緒。
2019-08-03 12:00
教育現場
家庭
孩子
說故事給孩子聽,意義何在?
成人想聽故事是因好奇,但孩子不是。成人嚮往浪漫愛情,在現實生活得不到,會反覆聽情歌,一再融入情境中。同樣地,孩子的音樂細胞還沒發展好,得透過成人說故事,享受故事中的氣氛,並像口香糖黏著他所愛的人。
2019-07-31 13:30
情愛攻防戰
婚姻
家庭
家庭的情緒火山,如何撲滅?
在輔導工作中,我常常依靠一隻娃娃來調解糾紛。 男人在追求女孩的時候,可以包容她所有的缺點,她的壞脾氣是可愛,壞習慣是有個性,等到激情回歸風平浪靜,情船卻駛進礁岩區,價值的衝突如暗礁從海底浮出水面,稍一不慎就會撞翻船。在爭吵的時候,人總想動口說話,卻不願意傾耳靜聽,所以我常會交給情侶一隻娃娃,那是一隻「不能說的。娃娃」,只有握到娃娃的人才能講話,另一個人則要閉嘴,用心地聽他說,因為只有在不插嘴時,才能聽得清別人說話,說得人也才能說的痛快...
2019-07-15 13:16
教育現場
日本
孩子
動漫是孩子的精神食糧,或垃圾食物?
「孩子看影片,吸收知識會更快嗎?」在健行的路上,家長邊看風景邊問。若是要看風景,坐汽車看得更多,但健行卻能鍛鍊肌肉。「影像入眼簾,大腦被動吸收資訊,閱讀時大腦得從文字生出圖像、聲音、觸感,讓腦細胞鍛鍊得更活絡。」我說,家長點頭。走入校園談教育許多年,現在邀家長參與活動,以彼此分享經驗。「我孩子愛閱讀,但讀漫畫,」另個家長說,「李家同教授曾要孩子戒漫畫,但我孩子戒不了...」
2019-07-10 15:22
閃亮萌寵
社會眾生相
人性剖析
為什麼只有狗會對人忠心?
為什麼只有狗會對人忠心?不解風情的科學家說,狗與狼的基因幾乎相同,這就像說人與猴子的基因很相像,但猴子不會像我這樣,為你寫感性的散文。 於是,浪漫一點的科學家開始找尋狗與狼究竟有何不同,不曉得是那少數不同的基因在作弄,或是狗兒真的有靈性,他們竟然發現狗兒是能看懂人類肢體語言的動物...
2019-07-08 12:41
教育現場
制度
父母
升大學選校系,該挑麵包或愛情?
指考結束,很多家庭面臨新挑戰,隔日在輔導單親家庭活動裡,我已嗅到火藥味。「填科系看興趣,教育專家這麼說!」高中生拉高音調。「專家的話能聽,教改會這麼亂?」他媽反嗆,堅持他填熱門校系。高中生再提印度電影「三個傻瓜」,相信效法主角追逐興趣,會有幸福結局...
2019-07-04 13:34
看更多
您搜尋的作者不存在,
系統將自動重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