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社工

政治

童年目睹暴力人數年年增加 4大影響成年恐難擺脫

疫情期間全球家暴人數劇增,據衛福部統計,即使疫情過後,家暴通報仍有增無減,目睹暴力的「目睹兒」亦同步上升,但國內輔導目睹兒的開案件數,卻維持在每年1500多人次上下,遭詬病服務比率太低,且協助輔導目睹兒的大宗單位「學校」,毫無後續追蹤機制。

日前一場公聽會上有老師提到,一旦輔導工作做出口碑會吸引更多高強度的高關懷個案及特教生,而產生排擠效應,是教育現場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誰被高關懷/三級輔導暴增亂象多 有班導不轉介孩子、專輔師挫敗到流淚

校園割頸案,也讓人注意到高關懷生,近年校園通報高關懷學生輔導人次暴增,雞婆的導師一查覺不對就通報,但也有導師擔心通報意味自己教不好而漠視,教育現場亂象多,曾被家長投訴胡攪蠻纏的資深社工蔡欣宜說,這些孩子進步有限,但至少要先止血,不要讓孩子再往下墜落。

國中開始參與陣頭、三不五時翹課的阿富說,從未獲得學校輔導室的介入關懷,更在國三直接被丟往技藝班自生自滅。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侯永全/攝影 教育

誰被高關懷/走過混陣頭、販毒人生 阿富:有人想知道犯罪少年為何沒被接住嗎?

去年底新北某國中發生割頸案,國中翹課混陣頭,高中混幫派逞兇鬥狠,後來因詐騙、販毒兩度進出少年觀護所,受到保護管束的「前少年」阿富,忍不住想問:我當時有被接住,為什麼這個小孩沒被接住?不過,當年接住阿富的,不是學校,而是不怕危險的社工。

日本的孤獨問題在惡化,政府最新調查,有四成的人覺得自己總是、常常或偶爾孤獨。美聯社 國際

隨時交談不怕丟臉...日本孤獨者年輕化 找AI訴苦比真人可靠?

可能顛覆你的想像,在日本,年輕世代其實比老人更感到孤獨。「孤獨/孤立對策推進法」4月1日在日本正式施行,地方政府被賦予義務,盡力把他們從孤獨中拉出來。有人認為,找機器人聆聽他們的心事,似乎比網路上的真人要可靠;但也有研究發現存在矛盾點。...

政治

缺社工影響多大? 一圖看台灣兒保通報、成案率

剴剴遭虐死案,引發社會關注。兒少保護的守門人「保護性社工」目前尚缺610人,衛福部保護司統計,近5年兒少通報案件數急速攀升,有效通報件數2023年達9萬5903件,開案數僅12373件,開案比率僅21.7%,創下5年新低。

兒少保社工被稱為「重案組」,「4高」壓力沉重。300多名社工20日至衛福部抗議,用上銬行動劇表達不滿。 記者曾吉松/攝影 評論

兒虐悲歌5張破網 縫補孩子的碎片 和時間賽跑

兒虐案震驚社會。3月18日立法院社福衛環委會邀請衛福部專案報告虐童案,結果立委演出鬧劇。綠委不滿藍委王育敏「剛辭兒福董事就做主席」,兩邊互搶麥克風,還互嗆「我會受傷」、「你沒有那麼脆弱」、「你不要占主席台」、「妳用暴力扯我」。兒虐悲劇國人心情沉痛無比,但我們的立委表現叫人痛心失望。

行政院今年初才將老農津貼加碼至每月8110元,朝野立委至少已經提出六個加碼修法版本,最高加碼到每月1萬2000元,若以現今約54萬人受惠來計算,國庫每年將多支出250億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老農津貼藍綠競相加碼 預算支出最高年增250億

行政院今年初才將老農津貼加碼至每月8110元,國民黨立委游顥等人今天就提出修法,主張將老農津貼從每月8110元調高至1萬元。其實,新國會到目前為止,朝野立委至少已經提出六個加碼老農津貼的修法版本,最高加碼到每月1萬2000元,若以現今約54萬人受惠來計算,國庫每年將多支出250億元。

1歲男童「剴剴」疑遭保母凌虐致死,衛福部昨在大門口設置追思專區,表示會妥善保存花束、卡片,拍照建檔,日後將轉交給家屬。記者余承翰/攝影 評論

1歲童遭虐死中央、地方卻互踢皮球 視民如親不能只是選舉口號

一歲男童剴剴遭劉姓保母虐死案燒出台灣社會安全網破洞,相關官員的表現,迄今無人獲得掌聲, 卸責的卸責,走鐘的走鐘,究其原因,不乏是在輿論全面關心及強大壓力下,第一時間急著想撇清,卻引來更多撻伐。 官員們不要忘了,政治始終來自於人性,若無法視民如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想保住官位,終究會被民意轟下台。...

一歲男童「剴剴」疑遭保母姊妹虐死案,因涉案女社工遭檢警拘人上銬,演變成「社工上銬」爭議,圖為陳姓女社工(白衣者)交保畫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從虐童案變「社工上銬」爭議 凸顯偵查不公開只是假議題

一歲男童「剴剴」疑遭保母姊妹虐死案,事發逾2個月曝光,社會譁然,又因女社工疑涉入,檢警拘人上銬,民團炸鍋,外界撻伐,認為是「社工專業的集體創傷」。事件從「保母虐童」演變成「社工上銬」爭議,最後警政高層要求檢討,帶隊警官火速處分,北檢則只輕描淡寫「偵查不公開」,又引發警界基層另一波反彈不平聲浪,風波未熄。...

政治

虐兒案燒出社工人力荒困境 一圖看六都缺額有多大

社會安全網漏接的悲劇層出不窮,撐起這張網的社工扮演關鍵角色,但縣市政府招聘社工卻陷入人力荒困境。以衛福部社安網第二期計畫為例,縣市社工進用率僅88%,人力一直補不滿。監委王美玉2021年就曾提醒「社工荒」要及早因應。

蔡英文總統(右)14日邀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左)前往總統府進行重大國政議題對話。 中央社 評論

接不住剴剴 連蔡柯會都要蹭熱度的大人假戲

因為男童剴剴遭保母虐死案,行政院長陳建仁、台北市長蔣萬安昨天都道歉了。去年底發生的案子,事隔兩個多月才因市議員的揭發引起軒然大波,一個完全依照政府社福制度運作、應由政府安置好的小生命枉死,政府當然責無旁貸,誰也不用推。蔣萬安說,大人的不對,要由大人來補救,但只看得到中央地方吵成一堆,就是沒有人真的願意直面錯誤,承認自己的疏失,務實地把這社會安全網的洞給補上。

台北市松山車站下午驚傳意外,一名年約50歲男性遭火車撞擊,造成許多班次列車誤點。記者曾學仁/攝影 政治

男子在松山站遭火車撞擊身亡 事故原因仍在釐清

•今天下午2點44分,台鐵松山火車站第二月台一名年約50歲男子等車時,疑在火車進站時慘遭撞擊,當場沒有呼吸心跳;鐵路警方正在調閱月台監視器畫面釐清事發經過。 鐵路警方指出,今天下午2點44分獲報,有男子遭撞,頭部重創,緊急送三軍總醫院,下午3點50分宣告不治,經調閱監視器畫面發現,死者生前在第二月台處徘徊許久...

一歲男童「剴剴」遭保母凌虐致死案,檢警12日搜索陳姓女社工住處,將陳女以偽造文書、過失致死罪移送台北地檢署複訊,最終裁定30萬交保。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社工「上銬示眾」銬出基層困境 社衛政系統問題誰來解

一歲男童「剴剴」疑遭保母虐死案,兒福聯盟陳姓社工因涉嫌造假訪查紀錄,12日被上銬移送,這一幕看在社工們眼裡,深深戳中內心「又是社工扛」的陰影,不只社工們鋪天蓋地的撻伐警方作秀、違反比例原則,網紅醫師、知名主播也相繼聲援。這一銬,道盡社工們滿滿的委屈。

男童「剴剴」疑遭保母虐死案,台北地檢署昨指揮警方搜索負責個案的陳姓女社工居所,昨晚陳姓女社工以30萬元交保。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保母虐兒案女社工遭上銬、肉搜 基層社工界炸鍋

一歲男童「剴剴」去年底疑遭保母虐死,台北地檢署昨天指揮警方搜索負責個案的陳姓女社工居所,將陳女列為偽造文書及過失致死罪嫌被告,她遭上銬畫面引發社工界震驚,在社群上發文感嘆這是「社工集體創傷日」,今天是國際社工節,情境十分諷刺。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秘書長郭志南表示,社工遭上銬明顯不合理,這是對社會工作的踐踏,而不見社工大家長衛福部出面捍衛專業,也令人遺憾。

簡男駕駛失竊小貨車衝入基隆警三分局八堵分駐所,造成兩名警員1死1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基隆警遭飛車撞死 社安網空窗期補洞才能防憾事重演

日前基隆發生令人遺憾的車輛衝撞派出所造成的3死1傷事件,警界近日響起的檢討聲浪,無外乎就是加強值班台安全,甚至還有警界高層下令值班員警不要看劇打手遊,引發基層反彈,就如同過去發生的重大案件一樣,檢討目光只放在看得到的地方,如何預防、攔截行為人因疾病等因素,做出不理性的行為,才是此案的重點,與其檢討派出所設備安全,有關單位更應解決的是社會安全網的漏洞該如何補起來。...

高雄市社工職業工會秘書長郭志南指出,去年就接獲社工陳情,年終卻領不到蔡政府承諾的1.5個月,呼籲政府正視社工困境。圖為郭志南過去為爭取專業加給到衛福部前抗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政策跳票?社工陳情年終領不到1.5個月 衛福部稱認知落差

農曆春節將至,各大公司陸續舉辦尾牙犒賞員工,員工也預期將獲得年終獎金來過個好年,不過卻傳出全台仍有部分公部門社工可能領不滿蔡政府承諾的1.5個月年終獎金。高雄市社工職業工會秘書長郭志南批評,社工薪資新制已上路多年,政府不能再用「認知落差」來幫聘雇機構卸責。...

曾因全身紋身於國際斬獲八項國際紋身冠軍的侯政諭,被私中校長以身教不好解聘。圖/侯政諭提供 教育

杏壇憂鬱/被解聘、鞠躬道歉成抑鬱症導火線 老師患者面對疾病有一缺陷

曾在高中和大學教書的侯政諭,在教學職涯上面臨一連串的期望和失望。斬獲八項國際紋身冠軍的他,卻被任教的私中校長以他全身刺青「觀感不好」解聘,也曾被校方要求向某資優學生家長鞠躬道歉。身心俱疲的他,後來確診為「疲勞性抑鬱症」,有一天起床,發現嘴巴裡全部都是牛肉碎末,但前一晚並沒有吃牛肉,回放攝影機紀錄才發現,他睡著後夢遊去廚房煮牛肉鍋,還抽了一根飯後菸。他坦言,身為知識分子在面臨憂鬱症時有非常大的「缺陷」,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

視障者陳宏嘉(右)的另一半張惠雯(左)是全盲,兩人育有1子(中),孩子就像他們另一雙眼。圖/陳宏嘉提供 生活

「你是我的眼」真實版 9歲孩子成雙盲夫妻最明亮雙眼

台灣有5萬多名視障者,許多盲友不因失去視力,便將靈魂禁錮於黑暗之中。視障者陳宏嘉的另一半張惠雯是全盲,兩人育有1子,孩子就像他們另一雙眼,5歲就會陪伴父母搭公車、上街採買,張惠雯形容「家就是一起冒險、一起面對挑戰,這就是幸福」,上演「你是我的眼」真實版。

囤積行為發生原因複雜,好發55歲以上民眾,女性占多數。圖為80歲的「古錐阿嬤」,自丈夫過世後,她已獨居十多年,家裡堆滿了雜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檢視囤積症/把家塞滿才不寂寞...他從整理遺物到整理囤積物 看見人生百態

獨居長者屋內堆滿雜物導致散發異味、遭鄰居反彈的現象,一再登上媒體版面,他們被指患了囤積症。囤積行為發生原因複雜,可能與身心疾病有關,囤積症好發55歲以上民眾,女性占多數,而中老年人發生囤積症機率是青壯年的3倍。 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如何整理居所,讓老後生活環境安適,聯合報數位版將以「檢視囤積症」系列報導,分成上下兩篇,第一篇帶讀者走進囤積症患者家中,看看他們究竟為何囤積?而如果身邊有長輩出現類似症狀,作為家人的我們又該如何從堆積的雜物中解救他們人生?

高雄市苓雅區武廟路大樓日前發生吳姓男子(中)疑因噪音問題,殺害樓上羅姓夫妻,震驚社會,也凸顯現行體制對「目睹兒」保護嚴重不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幼童目睹爸媽被殺 檢警卻連番筆錄是二度心理創傷

高雄苓雅區前天發生二死命案,起因疑是凶嫌長期不滿樓上太吵,趁樓上孩子準備上學之際,持刀行凶砍死這對羅姓夫妻。羅家這兩個孩子才念幼兒園和小一,成了這起悲劇的「目睹兒」,隨後高雄市長陳其邁忙著檢討公寓大廈噪音擾鄰的糾紛調處機制,卻未正視「目睹兒」心理創傷亟待撫慰的需要,讓檢警連番對孩子做筆錄,無疑是二度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