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偏鄉教育

特教師楊逸飛赴日留學,為特教學生介紹台灣的美食與文化,並受到日本社區裡大大小小的兒童食堂啟發。圖/楊逸飛提供 教育

特教師楊逸飛「拋家棄子」留學 要仿日本打造兒童食堂助貧童

如果是你,年近40的中年大叔,家中還有妻小,有辦法「拋家棄子」、捨棄職場收入,隻身出國留學一年嗎?特教老師出身的全教總幼教委員會主委楊逸飛圓了這個夢。他如何做到? 正在日本留學的楊逸飛,志工足跡遍布幼兒園、特教學校以及多個兒童食堂。他發現,日本社區裡自發性成立的兒童食堂,不僅接住弱勢兒童的「孤食」者,更因這處社區連結,像是打開一張社會扶助網。他許下另個夢想,返台後打造台版兒童食堂。

和美國小下課後,學生留校寫作業、課後輔導。記者黃義書/攝影 教育

小校聯盟/非關薪水!偏鄉小校連代理師都留不住 一看細則超傻眼

全校9名學生,24名大人包括校長、老師、校車司機照顧著,「這比率幾乎是博士班等級」,偏鄉小校照顧量能一點也不迷你,加上小校聯盟,給孩子足夠競爭力。但一名偏鄉老師說,該校近二年陸續走了4名老師,1人因減班超額,老師流動率大是另一個殘酷現實。也有校長指出,偏鄉教育發展條例初衷好,他們原本期待讓代理教師教書幾年後保送修師培,日後成為正式老師穩定偏鄉師資,但一看到細則都傻眼了。

白冷會眾多建築在多年後成了建築界眼中的寶。圖為傅義修士在台灣設計的第三個天主堂——小馬天主堂。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教堂朝聖/神父不顧癌末用就醫錢蓋球場 台東百座教堂今因他成建築界之寶

奠基於瑞士的白冷外方傳教會1953年來到台東宣教,在偏鄉教育、社福、醫療、公共建設、文化、環保等方面建樹甚多,並在山海邊建造上百座教堂。白冷會的台東開教者錫質平神父,回瑞士募款時發現罹癌,竟因不捨台東堅持回台,還拿弟弟給他的治病錢蓋公東高工籃球場,自己則因癌深入骨,每晚在房裡痛得哀號。也因錫神父,讓白冷會眾多建築多年後成了建築界眼中的寶,其中公東聖堂大樓還曾在世界遺產基金會(WMF)辦的網路票選中被選為當代建築遺產第一名。 70年後,只剩一位神父和一位修士的白冷會近來首次舉辦教堂朝聖,邀請各界沿著教堂據點,重溫白冷會與台灣的美好交會。

雲林縣斗南鎮重光國小轉型成全國第1所童軍實驗學校,為提升學生人數做出努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非山非市困境/資深老師搶進等退休 蛋白區小校靠轉型求生

聯合報願景工程正進行偏鄉條例的總體檢,經問卷及採訪後發現,現在非山非市和偏遠學校是以靠近都市的程度來分級,但卻忽略了「蛋白區」也很慘,這些位處城市周邊、被市區大校磁吸後的六班小校,因交通方便導致人口外流嚴重,有的小校全校只剩30名學生,新生只剩2人,不過,這類學校反成為許多老師的理想「待退區」,為了等退休就一直「撐」,如果沒有代理教師,學校變成一灘死水。

曾任林口瑞平國小校長的施惠珍說,老師幾乎都是6年綁約期滿就離開。此圖為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瑞平國小提供 教育

非山非市困境/補助少偏鄉百萬 「老師約滿就閃」7成6學校招生困難

非山非市學校過去俗稱「不山不市」學校,被遺忘在都市與偏遠山區之間,一線之隔的分級落差,補助就差了上百萬元,聯合報願景工程偏遠地區暨非山非市學校調查顯示,在少子化與都市化的雙重衝擊下,地處偏遠但不符合偏遠地區定義的非山非市學校,七成六招生困難、七成一師資招聘不易。校長無奈表示,這些學校老師幾乎都是綁約6年一到就離開,還有本校是偏鄉學校,分校是非山非市學校的錯亂分配,校長怒,「我等於是被剝兩層皮」。 聯合報9月21日至24日,一連4天與願景工程基金會合作推出「偏鄉教改難」系列專題,全面檢視偏鄉條例問題。事實上,不只偏鄉學校面臨師資、課程和教學等問題,非山非市學校同樣面臨類似困局,卻因被排除適用偏鄉條例,政府相關資源挹注比偏鄉學校少,反而成了像是被遺忘的孤兒。

台東家扶中心觀察,近三年疫情因就學中斷結案的扶助童比率明顯上升,許多孩子因家庭經濟壓力,選擇中輟或提早就業。示意圖,人物非新聞當事人。記者季相儒/攝影 生活

貧窮台灣/貧窮會一直複製 任教30年偏鄉校長:孩子看不到改變的機會

台東縣海端鄉霧鹿國小校長郭惠珍在台東偏鄉任教30年,她直言,弱勢兒少現在遇到「看不到未來的貧窮」,貧富差距嚴重、家庭資源落差大、機會愈來愈不均,困境一環扣一環。台東家扶中心社工督導林嘉梅陪伴兒少22年,觀察到弱勢家庭的家戶所得多年來沒有增加,但生活開支持續上升,疫情加劇不平等,近年選擇中輟或先就業、以緩解家中經濟的弱勢兒少比率提高,孩子被家庭拉力綑綁,對未來沒有希望感。 兩雙陪伴孩子數十年的眼睛,帶讀者深入看見後山貧窮兒少的真實困境,以及「貧窮」樣貌這些年產生什麼改變,下一代又正面臨什麼迫切待解的問題。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今年全國各縣市釋出正式教師缺,大舉招考教師,不少代理教師都因此上岸,考上正式教師,沒想到緊接著出現的是歷年最嚴重的「代理教師荒」。此為中小學教師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史上最嚴重代理教師荒 國小快開學找不到導師 有學校22招沒人報名

國小開學倒數,許多學校還在為找不到代理教師著急,甚至有些班上連導師都還沒找到人,教育現場的人才需求已經到了「寧爛勿缺」的地步,歷年最嚴重的「代理教師荒」,從新北、台北、桃園、新竹、台中,一路漫延到雲林、嘉義、台南、高雄,開學後預期會有一波混亂潮。教育圈評估,6年內教師界會有一批更大的退休潮,教師缺額只會更嚴重。...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認為公益不能只停留在救急救難的第一階段,理想上要分四階段,但要完成這些階段,需要很多「背後的天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公益是門學問」嚴長壽的夢想藍圖有4階段 背後還有一群天使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長年從事社會公益,近來想寫一本書「天使的群像」。他認為公益不能只停留在救急救難的第一階段,理想上要分四階段,但要完成這些階段,需要很多「背後的天使」。

尖石國中融合多元部落文化在學校的體系中,也讓畢業生代表們穿上自製泰雅傳統服裝,象徵成年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城市漂流兒/客家話講得比母語好 看部落孩子孤軍奮戰的寄學漂流記

原民部落小孩到山下念書成為漂流「小留學生」,從小為讀書割離親情,有的已是第二代居住在竹東,為數不少的父母因忙於工作,將孩子交給上一輩,無暇照顧家庭與孩子的教養,讓他們小小年紀就宛如一家之主。有「上帝部落」之稱的司馬庫斯為扭轉劣勢,部落集體在山下就學區貸款買房,讓這些「小留學生」有地方可住,從原先部落媽媽輪流照顧,到族人擔任舍監照料,為的是讓部落孩子課後有個家,且集中看顧,改善族人頭痛的教養問題。

新竹縣北埔鄉大坪國小學生在山巒疊翠、蝴蝶紛飛的環境中上課,校長彭銘君(中)每年都會帶著學生一起創作畢業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M型招生/全日班、機器人、生態研究 竹縣偏鄉小校擊敗竹北磁吸效應

新竹縣城鄉展不均,竹北市頻蓋校、擴校,但「不山不市」的其他鄉鎮小校卻因人口流失恐面臨關閉命運。據統計,新竹縣有16所國中小學的學生數低於50人,為此有20所偏鄉學校加入「大學區」計畫,設籍竹縣的學子均可跨區就讀,小校積極開設特色課程、與他校結盟,跨出轉型之路。

那瑪夏國中學生以螢火蟲觀察研究,首度參與高市科展,就打敗眾多來自資優班的競爭對手。圖/那瑪夏國中提供 生活

一批淘汰顯微鏡點亮原鄉教育 那瑪夏學生科展一鳴驚人

高雄市原鄉區的那瑪夏國中,創校26年來首度參加高雄市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展,學生以家鄉的「無螫蜂」、「黑翅螢」的生態觀察探究,分別勇奪第二、三名及團隊合作獎。一鳴驚人的背後,其實是師生渴望讓原鄉被看見的強烈使命感,背後推手是高雄醫學大學長期在當地推動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不只要教會原鄉孩子使用科學的工具,終極目標更希望這群孩子長大後回流原鄉,善用在地資源與科學方法,傳承在地文化與產業發展。

王政忠是台灣唯一一位獲得教育界三大獎—Super教師獎、Power教師獎、師鐸獎的得主,也是台灣最大教師專業成長社群運動發起人。圖/王政忠提供 焦點

【那些年.那些人】熱血教師王政忠信守「留下來」承諾 締造偏鄉不可思議奇蹟

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會聞名於世15分鐘。」儘管這句話曾被視為荒唐之言,如今卻變成可行之事,至少在同溫層裡是有可能實現的。 每人都有15分鐘的時間聞名於世,你曾經紅過15分鐘嗎?有一些人的人生中可不只紅15分鐘,物換星移,斯人安在?鎂光燈不再之後,他們一路走來,沿路是何種風景,近況又是如何?

教育部連續4年砸200億元,達成全國中小學「一生一平板」的目標。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政府大撒幣買平板、裝冷氣 硬體思維無法解決教育本質問題

教育部連續4年砸200億元,達成全國中小學「一生一平板」,民進黨政府又再大撒幣,永遠都是硬體思維。從之前班班冷氣機、班班飲水機,教育部是否知道,基層老師最頭痛的是孩子的「學習動機」。還是只想到,選舉到了,支票開了,就沒事了。教育政策的經費,應該用在更有溫度的地方,別再用想像,教育學子。

中國大陸城鄉差距大,也反映在幼童的教育上。圖/取自今日頭條 國際

大陸1成小孩被忘在城鄉差距中 山村幼兒園想拉他們一把

5歲的小女孩詩雯是大陸青海樂都一所山村幼稚園的小學生,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她在山村幼稚園以牛奶罐製成的平衡木練習身體平衡。入學一個學期後,語言發展也明顯進步,從「悶悶的、不說話」,到陌生人問她話,她都能回答。像詩雯一樣的小孩,在中國大陸有10%,而山村幼稚園正計畫幫助這批孩童。

南投縣信義鄉雙龍國小地處偏遠,學習資源較都會區缺乏,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多年來提供學童平板電腦、科普實驗教學,讓偏鄉學生充分學習。圖/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提供 焦點

【偏鄉童苦撐/下】物資對準需求!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串連企業 補上軟硬體

「營養午餐是偏鄉孩子們最重要的一餐,停課後卻沒有了。」投入偏鄉教育長達17年,讓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一聽到全台各級學校實施「停課不停學」後,第一個反應就是「偏鄉營養午餐不能停」,基金會火速與1919食物銀行合作,投入千萬預算與5家食品公司合作,將營養午餐轉為食物包,送到全台160個課輔據點,轉發到孩子手中。

桃園市巴崚國小老師鄔翠滿,到校為無法在家學習的學生上課。圖/巴崚國小提供 焦點

【偏鄉童苦撐/中】有電腦卻沒網路、麥克風 苦等外界伸援手 學校先自力救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台各級學校「停課不停學」,但偏鄉學童缺乏電腦和網路設備,即使家中有電腦,也少了遠距教學所需的攝像鏡頭、喇叭、麥克風等,跟不上課程腳步。更常見的是一家人共用爸媽的手機分享網路,網路慢,一旦父母外出工作後沒了網路,「電腦變石頭」,孩子們坐困愁城,老師遠端教學也鞭長莫及。

副總統賴清德日前出席「台灣智慧製造大聯盟成立大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綠天王鴨子划水/上】賴清德不當無聲副總統 勤跑行程背後是精心的安排

有別於以往幾位「無聲」副總統,賴清德就任副總統後全台跑透透,這幾個月來,他更是積極安排許多企業相關行程,接觸過去他較不熟悉的企業領域。他不僅展開「物聯網學習之旅」走遍科技產業,也安排走訪由華碩創辦人施崇棠私人捐助基金會蹲點陪伴的雲林成龍溼地,中秋連假期間,他更回到台南大本營,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陪同下參觀夫人張淑芬畫展,大有補足企業學分的意味,展現挑戰大位的企圖心。

屏東縣高樹鄉南華國小109學年度起停辦,7月初該校舉行畢業典禮,全校43名學生「一起畢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育兩極化1】招生兩樣情!偏鄉校裁併奄奄一息 都市新校生生不息

台灣人口流動造成的都市與偏鄉教育兩極化日益明顯,人口往都市集中,彰化、屏東、基隆109學年度都有校史四、五十年的國小停辦,屏東縣50人以下的國小已達15校。反觀桃園、台中則因外來人口增加,今年都新設國小,台中市新設的兩所國小都位在交通便捷、住宅建案多的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