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又爆持刀砍人事件!廣州一60歲男子砍傷三人 其中兩人是小學生

砂石車高速追撞警車...衝出西濱高架墜橋翻覆 司機當場無生命跡象

科普

北迴歸線帶=沙漠帶?以史料帶路 一探台灣水利知識科普化三部曲

文|周宜穎 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首部曲——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2020年起,因嘉南大圳開工百年的契機,臺史博集結了氣象、水利、農業灌溉、文資等8個機關、民間及研究單位,展開歷史與工程...

琅琅悅讀

被音樂耽誤的天體物理學家!皇后樂團吉他手休學「33年後完成博士學位」

文/馬里歐.李維歐如果你已經覺得吉亞諾提的職業生涯很不尋常,下一位訪談者的職業生涯更精采。布萊恩.梅伊(Brian May)是搖滾樂團皇后合唱團(Queen)中頂著一頭貴賓狗髮型的首席吉他手,他也是...

琅琅悅讀

其實你天天都在吞鼻涕!吃鼻屎能增強免疫力?《有點噁的科學》解謎你的各種生理怪癖

文/史蒂芬.蓋茲你曾經沉迷於挖鼻孔的行為無可自拔嗎?美國威斯康辛州有一項研究發現,約有91%的人會挖鼻孔,或者只有91%的人承認自己挖鼻孔。研究調查中,還有人每天會花一到二小時挖鼻孔。挖鼻孔對於人體...

琅琅悅讀

從福建海邊一直向前游就能到台灣?揭開台灣海峽的海流奧妙

台灣四面都是海,但大多數台灣人海洋知識水準勉強可以分辨魚、蝦、螃蟹不同,至於「一午、二鯧,三鮸、四嘉鱲」——那就是聽都沒聽過、謝謝再聯絡了。由於大眾缺乏海洋知識,因此網路上常出現各種各樣奇怪的解放軍...

鳴人堂

和植物殉情的男人:「日本植物學之父」牧野富太郎的圖書出版與電視劇

近年來,關於台灣近代植物採集、動物學、生態學、演化史等隸屬「博物學」(Natural History,又譯稱「自然史」)研究領域的著作出版逐漸蔚為風潮,許多「叫好又叫座」的各類本土創作書籍與相關經典...

鳴人堂

吳媛媛/如何閱讀與寫作:瑞典高中國文試題為何被稱「魔王級考卷」?

上大學必備的「國文力」是什麼?在瑞典,高三國文是只有想要升大學的學生必修的,所以這門課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準備高中生未來在大學需要的語文技能。在開始談這門課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這門課的期末考試怎麼考。...

鳴人堂

科學人雜誌險熄燈 募資轉型找孫維新當總編輯

「科學人」雜誌去年面臨營運困境一度喊停,最後由大江生醫集團與貝殼放大群眾顧問公司共同注資,和遠流出版一起成立台灣科學人公司,並邀來天文學家孫維新擔任總編輯,也展開群眾募資。轉型後的「科學人」經營團隊...

琅琅悅讀

讀文科真的一無是處?「科學至上」時代談人文發展的可能

我們所處的21世紀已是科學的時代,科學理論被視為宇宙的終極答案。在這個「科學至上」的時代,人文探求還如何可能?人文如何可以與科學攜手並進?以「人文」與「科學」之間的對話為主軸,台灣邏輯、方法論、科學...

鳴人堂

理科太太募資炎上:比起捍衛「諮商」,更重要的是守護大眾心理健康

這幾日「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募資課程備受各界矚目,理科太太憑藉其科學背景與行銷能力,挾帶知識型網紅的高人氣,推出這個「諮商筆記」課程,短短數日已經募得超過新台幣五百萬元,對此提出批評與支持論述均有,...

鳴人堂

【故事借閱所】以生物世界展現個性,找到自我價值《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

大家好!我是詹慶齡,在故事借閱所,讓我們借一本好書,探索自己,閱讀世界。我們常說這個世界很複雜,的確是的,至少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光是已知的動植物加起來就有175萬種,據說,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物種存在...

琅琅悅讀

中國「抗疫3000年」歷史科普書 網看封面笑翻:還有2998年

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在過去2年多,中國大陸一直堅持以「動態清零」策略抗疫。港媒報導,近期,一本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抗疫三千年:寫給孩子的中國古代抗疫故事》,引起不少網民關注。該書梳理了先秦到清末...

琅琅悅讀

創刊20年《科學人》中文版宣布停刊 盼有奇蹟數位轉型

發行屆滿20年的「科學人」中文版雜誌將和大眾說再見,發行人王榮文今天凌晨於臉書發文表示,「如果沒有奇蹟,『科學人』紙本雜誌年底停刊」。王榮文表示,7年前「科學人」雜誌開始虧損,紙本訂戶和零售穩定下降...

琅琅悅讀

寒波/薛丁格的諾貝爾獎新聞稿:台灣科普該何去何從?

10月是頒發諾貝爾獎的月份,一天一獎,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這三大科學類獎項率先公布。一如奧運或世界杯足球賽,不怎麼關心體育的人都能講上兩句,每年來到諾貝爾獎的時節,也總是讓平日不那麼在乎科學的...

鳴人堂

打開抖音「學物理」?陸青少年的網路知識革命

大陸的「00後」、「10後」是網路世界的「原住民」,比圖文更加生動的短影片內容,大大降低了他們獲取知識的門檻。一度曾被罵翻的大陸「抖音」,最近轉型創辦許多供給這些小小孩觀看的短影片,提供小小孩獲取知...

聯合報

有害健康?營養流失?學者解析微波爐的4大迷思

微波爐對現代人生活來說相當便利,不僅節省烹煮時間,加熱效果也很理想。然而,難免有人質疑微波加熱食物的安全性和對食物的影響等。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破解四大常見迷思,包括微波加熱是否破壞食物營養?...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