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道路建設 串聯大台中生活圈

太平區市民大道第二期道路開闢工程。
太平區市民大道第二期道路開闢工程。

台中市政府秉持「開不了工的要開工,完不了工的要完工」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難,積極拓展生活圈交通系統,縮短山海屯城間的通行時間。近年多條重要道路接連完工,目前仍有許多新闢道路工程持續進行中,盧秀燕市長說,建構完善的交通路網,就像打通城市發展的任督二脈,衝刺道路建設,串聯大台中生活圈,是市府團隊的重大使命。

太平市民大道一、二段 貫穿南北 建構完整路網

太平區市民大道第二期工程已於111年通車,與第一期工程道路銜接形成太平核心道路,第三期道路工程總經費約27.1億元,由於用地取得的複雜性較二期更大,面臨172位所有權人及95棟建物的拆遷問題。市府持續爭取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的生活圈計畫補助,期望能早日完成開闢計畫,進而建構更完整的道路交通系統。此項工程的推進將有助於提升區域的交通效率,促進當地發展。

東豐快速道路第1標-公老坪山隧道段工程,將打造台中市單一長度最長隧道。
東豐快速道路第1標-公老坪山隧道段工程,將打造台中市單一長度最長隧道。

東豐快速道路 活絡山城的生命線

有「山城生命線」之稱的東豐生活圈快速道路,自國道4號台中環線豐原端起,以隧道方式穿越台3線南側之公老坪山區,出隧道後高架跨越台三線及東豐鐵馬車道,續沿大甲溪南岸,再往東南延伸並跨越大甲溪至台8線與東勢區正二街交叉路口止,總長約9.6公里,寬度21.8公尺,計畫總經費達190億元。

東豐快速道路107年因環評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而導致停工,市長盧秀燕上任後積極持續推動,終於在111年10月復工,有關工程進度,本工程共分為5個標案,除了第4、5標已完工、第3標施工中及第2標規劃設計中外,難度最高的第1標隧道標也已經決標,有望於今年底前動土,並將有效改善當地交通問題。

建設局斥資1,010萬元辦理外埔區國道三號旁甲東路主線及機車道拓寬工程。
建設局斥資1,010萬元辦理外埔區國道三號旁甲東路主線及機車道拓寬工程。

甲東路拓寬 大甲交流道匝道出口壅塞解方

國道3號大甲交流道聯絡道路口,匯集外埔區甲東路、甲后路、大馬路,該區域道路為往來大甲及外埔主要幹道,每逢假日或上下班尖峰時段車流量甚大,為有效解決大甲交流道匝道出口壅塞問題並提升保障行人安全,市府規劃「外埔區國道三號旁甲東路主線及機車道拓寬工程」,於112年8月開工,並在今年4月完工。

甲東路原有主線部分長度85公尺,機車專用道寬度3.7公尺,拓寬後成為雙汽車道,機車專用道則拓寬至4.6公尺。完工後大幅改善大甲交流道匝道出口壅塞問題,車流可以由聯絡道直接連接至甲后路四段,並有效減少交通壅塞情形,讓用路人更安全,交通更便利,行車效率顯著提升。

更多新聞請見《臺中新聞》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廣告

相關新聞

清明掃墓 善用接駁車、線上祭拜系統

清明期間,為避免公墓附近交通壅塞,民政局於3月15日至4月4日假日時段,陸續在太平、后里、豐原、沙鹿及霧峰等5區,提供清明掃墓免費接駁專車,滿載即發車,並視人潮機動調配班次。假日掃墓將視各墓區情況交通管制,並禁止私人車輛進入墓區。

台中超好玩! 各區必玩公園全收錄

帶孩子放電出遊,哪裡不用門票又好玩?建設局長陳大田首推西屯區「中央公園飛行美樂地遊戲場」,除了飛碟造型組合滑梯,和全台最長32米滑索遊具外,還有15米滑軌設施、多人360度離心與輪椅盪鞦韆等非典型遊具,都是小朋友的必玩設施。

今年童樂會 到台中享受假期

為迎接兒童連假,台中市府從3月底規劃兒童月系列活動,受歡迎的年度盛事「台中親子音樂季」、「台中兒童藝術節」輪番上陣,讓親子同歡。

「大甲媽祖」用APP也能跟轎

世界級宗教盛事「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每年吸引數十萬香客參與,今年將於4月4日展開,途經台中、彰化、雲林、嘉義4縣市,徒步跋涉300公里,歡迎民眾一起參與盛事,體驗信仰的力量。

台中步行便利 前4!多管齊下護行人 友善城市國際發光

台中市政府重視行人友善環境,市府團隊持續努力,迄今完成人行道新闢、整建,累計達166公里;改善123 所學校通學步道,長度達33 公里。此外,透過增設庇護島、行穿線退縮、行人專用時相等方式,多管齊下,建設步行城市,不但連續5 年奪得交通部「金路獎」、113 年內政部人行環境考評為六都第一,近期更被國際期刊評為亞洲前4的「步行便利城市」。

來台中消費 抽總獎金2.2億 天天抽三千、週週抽十萬、月月抽一百萬 還有百萬汽車+精品好宅

「全城On Sale!」2024台中購物節即日起至12月25日盛大登場。本屆首創與外國駐台使節合作,並攜手逾萬家業者推出好康優惠,不止全民拚經濟,還要行銷到國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