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水嵙溪排水小水力電廠啟用 全台首座地方推動電廠 盼成全國典範

全國首座由地方政府主導開發完成的小水力發電廠,目標發展潔淨的再生能源,減少火力發電帶來的環境污染。
全國首座由地方政府主導開發完成的小水力發電廠,目標發展潔淨的再生能源,減少火力發電帶來的環境污染。

台灣首座由地方政府主導開發的小水力發電廠「食水嵙溪排水小水力發電廠」,今年夏季正式啟用。盧市長表示,為了開發潔淨的再生能源,降低對於火力發電的依賴,台中市政府積極致力於光、風電的發展。食水嵙溪小水力發電廠啟用,揭示台中市綠色能源發展邁向新的里程碑。

盧市長表示,大甲溪水資源在上游為台電公司利用發電,下游則是成為灌溉用水;這座由中市府協調公部門資源,民間公司全額出資建造的小水力發電廠,讓水資源再一次以再生能源的方式進行利用,是「一滴水、用三次」,展現台中利用水利資源的創意,在公私協力中創造多贏!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中市府積極面對氣候變遷有許多成果,可讓全國各縣市借鏡。因應氣候變遷,需要能源轉型,中市府推動的小水力電廠別具意義,可多複製推廣到全國,運用到台灣多山地形特色,創造更多再生能源。

水利局長范世億表示,水利局於109年即開始針對全市市管區域排水進行潛能場址評估,並於110年推動「台中市小水力發電開發計畫」。該計畫首座發電廠設置於食水嵙溪排水出口,採用虹吸式小水力發電機組,引食水嵙溪排水水源,利用水流位能帶動機械運轉產生電力,發電尾水再以專管排放回河道,電力則透過石岡壩水資源回收中心廠內低壓電併聯完成輸送。為避免洪流對水輪機組造成衝擊,因此採用半屏蔽式結構設計,克服激流河道開發的技術瓶頸。

水利局補充,電廠採公私協力模式,與豐澕能環股份有限公司、捷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簽訂20年的合作契約;首座發電廠位於石岡區食水嵙溪排水出口,裝置容量185KW,每年可產出1,000張綠電憑證,綠電與綠電憑證由台達能源公司收購,共同實踐能源轉型及水資源永續發展的理念。

台中市府再生能源新里程碑,「食水嵙溪排水小水力電廠」啟用。
台中市府再生能源新里程碑,「食水嵙溪排水小水力電廠」啟用。

更多新聞請見《臺中新聞》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廣告

相關新聞

萌閱讀 跟著貓貓蟲咖波逛圖書館!為「綠美圖」12月13日開館暖身 中市府推限量咖波借閱證

台中「綠美圖」是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國際知名日本建築大師妹島和世、西澤立衛共同成立的有限會社SANAA事務所,以及台灣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設計的國際級文藝地標,為慶祝綠美圖即將在12月13日開館,台中市政府與超人氣IP「貓貓蟲咖波」聯名推出限量咖波借閱證、主題書展以及借書抽大獎活動,快來和咖波一起遨遊書海!

台中七線齊發 啟動大捷運時代

台中市政府為提供市民便利的交通環境,已全速推動捷運建設,隨著「捷運藍線」即將開工,象徵台中正式邁入「大捷運建設時代」。

跟著《器子》場景走訪台中 專訪「陳忠翰」黃禮豐

犯罪動作電影《器子》,劇中探討器官買賣的議題,上映後引發關注。全片有多處指標場景在台中拍攝,包括台中歌劇院周邊街道、夏綠地公園、柳川水岸景觀步道、潭子旱溪西路、梅川西路燒肉店等,展現台中特色,其中演員黃禮豐(飾陳忠翰)更是出身台中,大讚台中天氣好,很適合拍攝。

藍天 白雲 綠空廊道 21.7 公里休憩綠廊 漫遊台中最長自行車道

隨著2020年台中鐵路高架化,原有的平面鐵道騰出成為新生地,台中市政府斥資12.5億推動「綠空廊道計畫」,將鐵路高架橋下的閒置鐵道規劃成休憩綠廊,自最北豐原站一路往南串聯至大慶站,途中跨越6個行政區、10個台鐵站點,總長21.7公里,成為台中市最長的自行車道。

圖書館地景 種一片書香森林

位於秋紅谷生態景觀公園的「童書之森‧台中」,是由普立茲克建築奬(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得主,享有「當代最偉大建築師」美譽的安藤忠雄所設計,這不僅是世界級兒童圖書館,更具「文化地標」意涵,為台中這座書香城市再添立足台灣、邁向國際的新亮點!

分享綠空廊道一日輕旅行 各大景點不藏私

沿台鐵站點穿越台中市區的綠空廊道非常適合輕旅行,只要一天的時間,就能從大慶一路玩到豐原,途中不但經過歷史建築、主題公園及觀光工廠,亦會路過現代化商圈、傳統文化園區以及知名夜市,單趟旅程即可囊括人文藝術、宗教祭祀、商圈漫遊以及在地美食饗宴,整趟旅程不只身心放鬆、精神飽滿,就連肚子都滿載而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