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股匯雙殺!新台幣今重貶1.36角刷8年新低 交易爆出34億美元巨量

520前出招!陸認定台「聚碳酸酯」存在傾銷 20日起課徵反傾銷稅

臺中面對極端氣候 抗旱 防澇提前準備!

台中市長盧秀燕到石岡水壩視察水情。
台中市長盧秀燕到石岡水壩視察水情。

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台灣旱澇不均的狀況愈來愈頻繁。今年春季降雨不足,台中也面臨水情吃緊,儘管5月7日受鋒面通過影響有降雨,不過德基水庫有效蓄水量仍未超過五成。除了氣候因素,核二廠第2號機組於3月14日進入除役後,中央計劃以水補電,而台中又是水利發電重要地區,此措施勢必用到水庫儲水。為此,台中市政府超前部署,以「開源、節流、整備」為原則,提早因應可能的旱災,除配合中央區域供水調度維持公共系統供水,也請自來水公司加強抗旱井整備作業,並呼籲民眾配合節水。

為此,市長盧秀燕一方面於今年春季多次呼籲中央提前轉換水情燈號,預先抗旱,另一方面也大聲疾呼,春雨不足,中央計劃以水補電,恐導致中部供水失衡,希望台電和水利署注意民生用水足夠才發電。

水資源回收中心再生水免費取用

另市府各相關局處已全力採取抗旱措施。水利局開放水資源回收中心提供再生水供民眾取用。水利局長范世億指出,目前台中11座水資源回收中心,其中福田、水湳、文山、廍子、新光、黎明、石岡壩、台中港、豐原等9座,均設置再生水快速取用接頭,可用在景觀澆灌、沖洗馬桶、地面清洗及灑水抑制揚塵用水需求,但不適合用於飲用、盥洗等。民眾只需自備容器,於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向9座水資源回收中心警衛室登記後即可免費取用。

都發局也持續與營造、建築不動產公會合作,要求業者在建築工地圍籬外設置免費取水點,將興建地下樓層抽取的地下水,提供公務水車及民眾使用。

目前盤點共計79處地下水取水點,提供公務單位及市民免費取用,作為次級用水。

輔導用水大戶 應變節水

經發局長張峯源表示,市府加強輔導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豐洲科技工業園區、太平產業園區廠商自主節水7%,並通知台中市61家用水大戶、62家洗車業者及2家三溫暖業者自主節水。

台中市目前有11座水資源回收中心營運中,另外,烏日水資源回收中心用地問題已解決,並通過環評,若中央經費核准,即可動工。

未雨綢繆 提早全力整備防汛

除了對抗當前旱情,面對即將到來的梅雨及颱風季節,市府全力做好防汛準備,包括備妥沙包、防水擋板、防汛鼎塊及移動式抽水機可機動調度,轄內大型、簡易抽水站均已完成巡檢及保養修護,也針對各級排水路清疏共計達68公里。

市府也運用新興科技,建構全方位立體水情監測網,掌握即時天氣、水位、路面淹水感知器、區排水位與攝影機、抽水站影像與運轉資訊以及滯洪池等多項水情資訊,讓市民更安心,打造「韌性水共生」城市願景。

民眾可下載「台中水情」APP,隨時掌握台中水情資訊。

下載「台中水情」APP
下載「台中水情」APP

更多新聞請見《臺中新聞》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廣告

相關新聞

打造友善行人環境 提升通學步道安全

台中市府逐年增加經費打造友善行人環境,今年投入13億元改善行人交通設施。市長盧秀燕表示,過去都是車輛優先、行人其次,現在國民觀念逐漸改變,市府每年提高經費優化人行道及友善行人空間,盼提升行人安全,優化交通秩序。

市政路延伸 可望紓解台灣大道交通

政路是台中市區東西向交通動脈,市府推動市政路延伸工程,第1標2022年9月已動工,第2標今年1月底動工,預計2026年底完工市政路延伸段。

中捷路網 串起中彰投生活圈

台中市整體捷運願景藍圖,一共有7條路線,近期目標為完成捷運綠線(含延伸)、捷運藍線(含延伸)、機場捷運(橘線)所構成的路網,而後推動屯區捷運環狀線(紫線),與捷運綠線及藍線串聯成環形路網。

台中巨蛋 動工!中台灣最大室內賽事、展演場所

台中巨蛋去年11月終於由麗明建設得標,隨後與市府正式簽約,也於今年3月11日舉行開工典禮動工,預計2030年完工。

好家在台中 家庭教育中心 給你幸福

台中市家庭教育中心推動各項家庭教育工作,透過電話諮詢服務及講座讀書會、親子活動等方式進行婚姻、親職、性別、情緒等教育,帶領民眾認識家庭、珍愛家人,進而建立幸福家庭,成為社會的後盾。

公托倍倍增 區區親子館 西屯公托、親子館開幕

台中市西屯親子館暨公設民營西屯何安托嬰中心開幕,成為西屯第1間親子館與第3處公托。台中市府積極推動「公托倍倍增」和「區區親子館」計畫,未來也將持續朝目標邁進,繼續努力打造幸福台中,讓家長有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