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輔選失靈 天王天后仇恨值外溢

今年選戰冷颼颼,政治明星拉抬選情的老招,讓多數中間與年輕選民無感,頂多只能鞏固藍綠基本盤。地方選舉與總統大選規模不同,選民投票意願本有落差,加上時勢造英雄,政治明星崛起攸關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任何人都無法再複製,太過迷信「大咖政治學」,可能與民心愈離愈遠。
回顧台灣最近三次大選,二○一四年有台北市長柯文哲「柯P效應」,二○一八年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韓流」席捲全台,二○二○年蔡英文總統打造「辣台派」,藍綠白各有超級催票機,與當時的時空環境與內外部條件有很大關係。柯、韓、蔡雖依舊擁有高人氣,但當選票無法轉移給黨籍候選人,天王天后的「仇恨值」卻先外溢,對選情未必利大於弊。
柯文哲藉由「白色力量」氣旋崛起,當初柯自稱「墨綠」,現在變成「討厭民進黨」頭號戰將,綠白徹底翻臉。韓國瑜抓準「討厭民進黨」氛圍,當選高雄市長卻落跑參選二○二○總統,讓藍營氣勢從高峰墜落谷底。蔡英文藉「抗中保台」紅利,成為史上最高票總統,但第二任期,疫情、通膨、低薪高房價無解,引發龐大民怨。
今年選舉,藍綠昔日輔選大咖聲勢大不如前,崛起的國民黨新北市長侯友宜和民進黨副總統賴清德雖有二○二四總統熱門人選的皇冠加持,但從選舉結果來看,藍綠政治明星今年輔選邊際效應皆遞減,頂多號召傳統支持者,張牙舞爪的網軍側翼「豬隊友」反倒嚇跑更多的中間與年輕選民。
論文門、新竹棒球場、疫情、高端等爭議左右今年戰局,顯示「議題戰」大於「天王牌」。國民黨勝選、民眾黨拿下新竹市,因為引領選戰議題遍地開花,讓「下架民進黨」形成選戰主軸;相對的,民進黨錯估負面議題殺傷力,論文門變成全黨挺一人、全黨戰台大,出現嚴重的戰略錯誤。選舉結果證實,選民不斷進化,不再是盲目的政治追星族。
▪【選戰數據】政黨版圖變化、地方勢力消長 看圖表迅速掌握新局
▪【選後分析】勝選關鍵為何?敗選戰犯是誰?看選戰門道
▪【當選名單】你家村里長換人了嗎?未來4年厝邊大小事都找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