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真假民調 3原則可判斷

選舉民調滿天飛,要看民調準不準,有三個簡單原則可供初步過濾,協助判別是「真民調」或「假風向」,避免人云亦云。
首先,抽樣方法要禁得起考驗,樣本必須能代表母體。例如,要做台北市長的選情民調,卻跑去調查設籍在屏東縣的選民,樣本代表性顯然有問題;同理,若要理解台灣有投票權的選民,卻發問卷給一般網友,但網友不能代表公民,準確度自然大打折扣。也因此,網路民調不可盡信,不論受訪者再多,都未必能貼近母體實際狀況,樣本代表性需要嚴格檢驗,也應適度揭露以昭公信。
其次,調查執行方式也要符合常規。採取CATI(電腦輔助訪問系統)的電訪是相對可靠,簡訊、電話語音或受訪者自行填答等執行方式,因缺乏經過訓練的訪員把關,信度與效度都會被質疑;此外,以「網路聲量」要推論「投票意向」,兩者是否有相關關係也有待商榷,聲量高頂多表示在網路上的「人氣高」或「罵名多」,知名度雖有助於新聞炒作,但與真實社會最後誰能當選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第三,民調單位要有執行經驗,可觀察過去紀錄或口碑。這次選舉,有許多平常不做民調的媒體或自稱民調公司,忽然在關鍵時刻發布民調結果,讀者就應該有警覺性,因為許多機構、團體或政黨,釋出民調數字常夾帶策略性考量,目的不在正確預測選情,而是希望用數據影響選民、形塑投票行為,這種包藏目的性的民調常「以假亂真」,破壞民調的信任度,也擾亂選舉的公平性。
網路時代資訊爆炸,假訊息雖多,但檢驗真偽機制也不少,今年選舉結果可看出,選民其實自有定見,假民調帶風向常踢到鐵板,最後也讓人看破手腳。
▪【選戰數據】政黨版圖變化、地方勢力消長 看圖表迅速掌握新局
▪【選後分析】勝選關鍵為何?敗選戰犯是誰?看選戰門道
▪【當選名單】你家村里長換人了嗎?未來4年厝邊大小事都找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