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2周年專訪/政壇新人但不是新手 如何化邊陲為資源是治理考驗

國境之北馬祖地理位置離台灣相對遙遠,卻是兩岸交流最前沿,站在北竿,天氣晴朗可望見大陸福州,但兩岸關係就像當地詭譎多變島嶼氣候,在夾縫中生存馬祖人感受深刻。如何在既有基礎上創新局,除靠地方自立自強,也需要中央更多關愛眼神。
馬祖一向不是鎂光燈焦點,躍上媒體版面機會不多,縣長王忠銘主政後,積極走出去和更多縣市交朋友,也結合立委、議長等力量,費心和中央政府、對岸打交道,要讓馬祖化邊緣為資源。
王忠銘與前縣長劉增應是高中同窗,也是政治路上親密戰友,縣政一棒接一棒推進。王忠銘當了40年事務官,治軍嚴謹,65歲才經歷人生第一場選舉,是政壇新人卻不是新手,馬祖的困境、優勢與機會,他了然於胸。
馬祖四鄉五島,設籍1萬3千多人,人口比本島一個里還小,卻有獨特魅力與民情。馬祖經歷長達36年戰地政務,直到1993年,封閉島嶼第一次進行縣長民選,迎來政治解放時代,馬祖民主自治比台灣本島慢30多年。
王專訪強調「年輕人對家鄉的認同感奇高無比」,但百姓安居樂業條件,不能光靠認同感支撐,交通、生計、就學、就醫等需求,都是百姓日常一環。
以往外界對馬祖印象不外乎是坑道、藍眼淚、高粱酒,近年形象逐漸從「戰地馬祖」轉型為「文化馬祖」,主打生態、深度旅遊,瞄準高端客源,也訓練導遊、領隊人才,希望提升旅遊質感及軟實力。
近期財劃法修正,外界以為連江縣是大贏家,王忠銘卻說「沒有樂觀本錢」,當地工廠、公司少,一年自有財源僅4億,建設仰賴中央專案補助經費臂助。
王忠銘講出馬祖人迫切需要「一艘新船、一家新廠」,對外交通易受天候影響,馬祖3日遊滯留變5日遊不是新聞,馬祖人渴望交通平權;再添一家新酒廠能加大產能,擴大自有財源。王忠銘一席話點出治理藍圖,回應百姓心聲,也是說給中央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