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不只是畫餅」 張善政就職2年盤點團隊績效:住桃園幸不幸福最重要

張善政說明2年重大建設成果。記者鄭國樑/攝影
張善政說明2年重大建設成果。記者鄭國樑/攝影

桃園市政會議今天移往捷運綠線北機廠舉行,現場還布置市長張善政團隊就職兩周年建設成果大幅靜態、動態畫面。張善政盤點和列舉兩年來團隊建設成績,強調不在乎人家認不認得他,在乎的是大家覺得住在桃園幸不幸福,這個最重要。

張善政說,每位局處長和團隊成員都是廣義的工程師,過去兩年各局處「廣義工程師」的成果,包括解決代理教師同工不同酬的問題,還有改裝汽機車噪音呼嘯擾人,透過科技執法希望杜絕不合理、違法違規的現象。杜絕過程溯根,發現像汽車改裝引發噪音有交通法規方面的問題。兩位副市長代表他到行政院開院會,反映很多中央的法規漏洞,其中汽車跟機車檢驗就是一個漏洞,所以中央現在也修法了。

張善政並舉例中壢新明市場改建、樂天球場(桃園國際棒球場)場地積水、大崗高中校地徵收問題,指出大家都知道中壢新明市場過去30年的問題一直沒解決,市府團隊幾個月前解決了。

樂天球場下了大雨積水排不掉、座椅老舊,體育局發揮創意跟球團、體育署、職棒四方合作順利解決。蓋大崗高中取得土地要花很多錢,市府用容移代金的方式,不要花錢就可以取得土地。

在瓶頸道路整治方面,張善政舉例龜山區鄉親多知道青山路常常是交通瓶頸,坡度也很陡,工務局也發揮創意改善青山路,經費比原來預估的少。

在醫療資源方面,張善政指出過去40年,桃園的醫療資源嚴重不足,雖然有林口長庚那麼好那麼大的醫院卻是全台灣的醫院,各縣市都用,桃園醫療資源分配因此很受限制與缺乏,經爭取衛福部同意原有兩個醫療次分區劃為3個,可以增加上千個病床,也有機會成立等待多年的市立醫院。

張善政也說明公費篩檢費癌,守護市民健康的成果,表示去年篩檢兩萬多人,今年還會繼續篩檢。超過100人必須馬上手術,已篩檢的市民有1千多人要長期追蹤,背後代表100多、1千多個家庭。

張善政另指出,桃園美術館到對面的兒童美術館,曾經規畫一座空橋跨越大馬路和口捷運,當初設計的時候因為預算不夠,橋不見了。兩個美術館原來期待1加1可以大於2,後來沒有大於2,他上任後現在把空橋放回來,前一陣子已經動工。

在捷運綠線,張善政表示北機場接近完工,向韓國訂購的第一輛列車也提前進廠,期待後年(2026)的此時列車已經行駛主線軌道,兩年前北機廠工程還是「死結」,他上任後和團隊用專業解決問題,不然通車遙遙無期,捷工局打拚下,後年這個時候可以通車。

張善政指出,市府的預算與人力有限,面對與日俱增的問題和建設,必須借重智慧科技,用一樣的人力甚至更少的經費,解決更多的問題。建設要看未來10年、20年,而且畫餅不能充飢。他希望不只是畫餅,要能夠做出非常可口又做得出的餅,讓市民知道「未來的餅非常可口,現在吃到嘴邊的餅也一樣可口」。

桃園 捷運 張善政 團隊

延伸閱讀

2周年成果展桃市政會議移北機廠 張善政:這裡曾是死結

專訪/2026續拚桃園市長連任?張善政鬆口了

專訪/看賴清德執政「有點著急」 張善政籲尊重在野

桃園楊梅新公托及親子館開張 托嬰36人明天起受理報名

相關新聞

專訪/2026續拚桃園市長連任?張善政鬆口了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天就職滿2周年,進入任期下半場,還有隨之而來的2026年縣市長選舉,他接受本報專訪說「不太想去談選舉,老...

陳光復錢花刀口 澎湖債務歸零

澎湖縣長陳光復就任兩年來,全力推動福利建設並積極減債,17億元公共債務全部清零,今年在遠見雜誌施政滿意度調查拿下4.5顆...

守護施政成果 盧秀燕:更專心市政

台中市長盧秀燕執政六年,施政滿意度高,不僅是「藍營一姐」,更被看好挑戰2028大選。她接受本報專訪說:「不要幫我找工作,...

侯友宜直球對決 建設穩步推進

新北市長侯友宜上任滿6年,歷經總統大選挫敗後回歸市政,透過小內閣改組與專注民生政策「加倍奉還」,近期滿意度回升。侯直言,...

許淑華調整建設 拚南投全齡宜居

南投縣長許淑華就職2周年,南投堆積垃圾問題嚴重,許淑華決定興建垃圾焚化爐、再生能源中心,徹底解決多年沉痾;面對地方異見,...

施政六周年 盧秀燕引稻穗哲學再推亮點

台中市政府舉行施政六周年成果記者會,一個月來中市連續四項民調連拿第一,尤其經濟日報幸福大調查13年來首次掄冠,市長盧秀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