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小黨廝殺慘烈…不分區卡在門檻 藍綠得利?
依中選會統計,共有十九個政黨完成全國不分區立委登記,共提出二百十七位參選人名單,政黨數量與參選人總數,雙創歷史新高。雖然最後參選名單還須經中選會審定,但「參選爆炸」之勢已不可免。
總統選舉在藍綠之外,最後殺出親民黨「瑜湘配」(宋楚瑜與余湘),圖的無非是「憂『國』憂『民』」的選民支持;而國、民兩黨歷經「不分區之亂」,提名過程及結果備受詬病,更成為「第三勢力」各小黨揭竿而起、攻占國會席次的最佳訴求。
立法院共一百十三席立委,其中七十三席區域立委採單一選區選制,六席原住民立委由複數選區選出,都有利於大黨;只剩卅四席不分區立委依政黨票比例選出,成了眾家小黨必爭之地。
國、民兩黨都喊出「國會過半」目標,卻沒絕對把握,不分區席次多寡也成了能否「衝過半」關鍵;但兩黨提出的名單都有爭議,未若許多小黨亮眼,「第三勢力」搶攻政黨票也成為這次選舉觀戰重點。
不過,眾多小黨不分區名單雖不乏亮點,但若不能集中選票,就怕功虧一簣。以二○一六年本屆立委選舉為例,十八個提名不分區的政黨中,僅有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及時代力量跨過門檻獲得席次;得票數第五名的新黨,雖獲五十一萬票,因得票率為百分之四點一八,只能飲恨。
一旦小黨跨不過百分之五得票門檻,得票就不列入席次分配計算。以本屆為例,民進黨獲五百卅七萬張政黨票,得票率百分之四十四,但扣除未過門檻的小黨之後,席次分配比率升高為百分之五十二,在卅四席中當選十八席。可見,愈多小黨「卡在門檻之前」,大黨愈占便宜。
不分區的設計,原本為了平衡及彌補單一選區利於大黨的缺陷,但目前選制遇到小黨林立,票源分散的結果,反而更利於大黨。小黨以「不滿藍綠」為訴求,競逐不分區立委來勢洶洶,就怕各黨擠破頭「分票」,兩大黨儘管天天被罵,依舊笑傲戰場,也難怪有恃無恐。
【相關閱讀】
‧ 第三勢力能崛起嗎? 從政黨票得票趨勢一次看
‧ 2004-2016歷屆立委席次增減 看各黨勢力如何變‧ 藍綠變天一瞬間!歷屆大選得票數比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