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50評審,你真屌!

第50屆金鐘獎26日公布入圍名單,總計參選作品有1892件,評審主委藍祖蔚卻宣布綜藝節目5缺2,主持人獎入圍名單5缺1,認為現在台灣的綜藝節目知性不夠、娛樂性不足,創意更沒有,原想全部從缺,最後是勉強討論後,才決定名單,這就是台灣去年一年綜藝節目留給所有人的成績單,我只能說:「金鐘評審,你真屌!」
身為電視娛樂圈的一份子,台灣的綜藝、戲劇節目這幾年早已經如溜滑梯般節節敗退,不只是製作費不願投資,更是只會拾人牙慧。現在很多電視台早已變成韓國二台、大陸二台,主要時段都在播韓綜或陸綜。
這個消息一出,許多人在臉書平台上對此反應嘉許,認為如果電視圈再不覺醒,台灣未來要頒獎的節目,可能是「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蒙面歌王」。這雖是玩笑話,但終於有人願意面對台灣娛樂產業的失守,只不過,在把最難看的瘡疤挖出來的時候,主治大夫在哪兒?我們的主管機關又想到什麼樣的對策來應付現今的窘境?
文化部一直對高畫質節目採取補助方案,但這個制度也該被檢討,因為重新翻閱過去補助的節目,從節目提案到最後落實,很多早已「走鐘」,我甚至認為,這根本是一場作文比賽,會提案會報告的就能拿到最高補助金,但這真是電視圈要的嗎?
不只說綜藝圈陣亡,打開電視戲劇名單,也看到差不多的風景,今年的名單,除了去年兩部最夯的偶像劇「16個夏天」和「妹妹」入圍不訝異外,其他清一色入圍的包括「出境事務所」、「麻醉風暴」、「C.S.I.C 鑑識英雄」清一色都是職人劇,台灣過去創造過太多類型劇,從古裝到時裝到家庭倫理到偶像、本土,去年也開發了職人劇,但真的只有單一劇種可以生存嗎?
本屆評審一再強調,要多元題材開發,但台灣現在面臨的不只是題材的限制,還有外埠市場的受限,過去主要銷售市場在中國大陸,但現在對岸一劇兩星後,台劇登不了衛視,連以前愛買台劇的視頻網站都不再買台劇,甚至要反傾銷來台灣,除了鼓勵題材這一步,台灣更要加碼的是如何讓台劇走出去。
前年開始,金鐘獎戲劇報名件數從42件減少為29件,今年,金鐘綜藝名單又從缺,電視圈再沒覺醒、再不想辦法改變,金鐘獎未來停辦,我想我不意外。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