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恆春漁民捕獲3尾怪魚 學者鑑定為稀有「台灣絨毛鯊」

恆春後壁湖漁民近日在台灣西部海上作業時,捕獲3尾外型奇特的鯊魚,經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何宣慶鑑定後,初步判定是消失多年的稀有物種「台灣絨毛鯊」,恆春業者黃健軒也協助將樣本捐贈予學術研究,希望解開台灣絨毛鯊身分之謎。
恆春阿興生魚片老闆黃健軒說,漁民捕獲這3尾鯊魚時,看到其獨特外型,身上布滿白色斑點,與一般魚類截然不同,立即透過管道聯繫到何宣慶。何宣慶也透過初步確認可能是罕見的「台灣絨毛鯊」,立即南下趕到恆春。
何宣慶表示,1962年時任水產試驗所長的鄧火土發表了台灣絨毛鯊,當年僅有一尾採自東港的標本,全長65.5公分,但因時代變遷,這尾標本已下落不明,導致至今台灣絨毛鯊身世成謎。
他說,台灣絨毛鯊學名歸屬爭議多年,早年曾被誤歸為紐西蘭的陰影絨毛鯊,或日本的絨毛鯊同種異名。2013年他與日本學者合作,根據僅存的圖像與資料,推論台灣絨毛鯊因其獨特的白色斑點,應為獨立有效種。
然而其與越南的條紋絨毛鯊外型極為相近,難以區分;近年菲律賓也採集到疑似台灣絨毛鯊的個體,DNA鑑定顯示與條紋絨毛鯊接近,學界因此懷疑台灣絨毛鯊可能是條紋絨毛鯊的同物異名。
他說,過去數十年,台灣未再發現確切的台灣絨毛鯊樣本,雖曾在網路照片中見到類似個體,卻無從追蹤。這次恆春捕獲的三尾成熟個體保存完整,將可與當年標本資料比對,並分析基因,釐清其真實身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