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航空難前機艙內「電子設備都故障」 乘客拍攝影片曝光

搶威力彩12億!命理師曝本周3類人如「行走的財神」 做1事成致富關鍵

印度航空空難1名乘客奇蹟生還,墜毀竟是罕見原因?

金門西半島歐亞水獺族群衰退 學者建議重建棲地

根據台北市立動物園金門歐亞水獺調查團隊研究,金門西半島水獺數量持續減少。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根據台北市立動物園金門歐亞水獺調查團隊研究,金門西半島水獺數量持續減少。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根據台北市立動物園金門歐亞水獺調查團隊研究,金門西半島水獺數量持續減少,研究建議金管處、金門縣府等相關單位共商保育規劃,達成加強水系連通等棲地改善目標。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與農業部林保署、金門縣政府、北市動物園等單位,今明2天合辦「2025年獺遊金門-歐亞水獺保育與生態永續研討會」;研討會邀請北市動物園水獺調查計畫執行人張廖年鴻,針對金門地區水獺族群現況及保育工作進行報告。

張廖年鴻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台北市立動物園調查金門歐亞水獺族群狀況,接續過去台灣大學團隊經驗與成果,至今已累積10餘年族群資料庫,調查方法是採集金門各地水獺排遺,記錄個別GPS座標,萃取排遺DNA進行水獺個體鑑定及食性分析等研究。

張廖年鴻說,2024年在金門共採獲494件排遺樣本進行個體鑑定分析,確認的水獺個體共有58隻,「其中絕大部分分布在金門東半島水系。」

張廖年鴻指出,金門東半島水獺族群尚稱穩定,但西半島水獺族群持續呈現衰退趨勢,除小金門已經沒有觀測到水獺出現,過去族群稍稱穩定的西半島地點如湖尾溪口、沙崗農場、慈湖及雙鯉湖等,2024年這4個棲地調查中只辨識到4隻個體。

張廖年鴻表示,西半島棲地衰退已有很長時間,有些棲地在短時間可能會因浮水植物蔓生而封閉阻斷、水流量減少而水質惡化或陸化等,這些變化對水獺影響相當明顯且直接;但他也提到,部分棲地如慈湖、雙鯉湖、湖尾溪口等沒有明顯劣化,但水獺個體數量卻也持續下降,這些難以明確掌握因素是更值得擔心議題。

張廖年鴻說,根據過去調查資料顯示,金門水獺特別是雌性定居個體,幾乎都偏向在同一水系內活動,因此水系內河道暢通與否對水獺來說很重要,「保持河道暢通除了可以增加各棲地被有效利用,也能預防因河道堵塞,水獺被迫跨越馬路造成路殺機率。」

因此張廖年鴻建議,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門縣府等單位應共商西半島歐亞水獺族群保育規劃,除將各歷史棲地間的水系連通性及維護做通盤檢討,也建議可開闢新水系通道連結各水域,讓水獺願意使用這些棲地而定居下來,「這些重建棲地的做法或許不保證有用,但如要保育水獺仍然值得嘗試。」

金門 水獺 動物園

延伸閱讀

金門女深夜報案求救 消防員一句話成功化解危機

他誆爺爺留的...上網兜售保育蜂鷹等標本 連同業者都判刑

梅雨季鋒面來了 桃園以北4縣市大雨特報

金門旅台鄉親廖志耀夫婦捐250萬 回饋家鄉教育與扶幼服務

相關新聞

北埔、峨眉石虎現蹤!苗栗族群擴散到新竹 林保署增保育軸帶

苗栗縣是石虎最重要棲地,近年新竹縣北埔、峨眉等地也有穩定石虎活動紀錄,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研判是苗栗族群擴散,規畫新...

穿上熊裝出任務 美國收容所暖心照護孤雛黑熊

為了幫助一隻失去母親的黑熊寶寶回歸野外,美國聖地牙哥動物保護協會照養人員穿上毛皮大衣、戴上熊面具,以減少小熊對人類的依賴。這項特別的照護行動,正以極高的細膩度,模擬牠本該擁有的自然成長環境。

影/泰國雜貨店闖入「超大顧客」 野生象悠哉吃起下午茶

泰國東北城市呵叻(Nakhon Ratchasima)日前發生一起意外。一頭25歲的野生公象賓勒(Plai Biang Lek),在白天闖入當地一間雜貨店,不過牠不但沒有害怕的樣子,反而還悠哉地吃掉米餅和雞蛋等食物,場面既驚奇又有趣。

【動物冷知識】從化石到動畫角色 怪誕蟲、寶可夢原型曝光

哈囉大家好,我是帽帽!化石重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工程,大多化石是不完整的碎片,除了需要具備解剖、地質等科學常識外,也需要大量的推理與想像力!

【動物冷知識】Fisher不抓魚?小羚羊吹哨報警 動物英文名超有趣

哈囉大家好,我是帽帽!你知道嗎?dragonfly聽上去很像什麼飛龍之類的,但他其實是蜻蜓的英文名稱哦!

虐打袋鼠畫面曝光!澳洲男子拖行、踢頭、撞車 動保單位震怒

澳洲近日爆出一起嚴重虐待野生動物事件。多名男子拍攝自己虐打袋鼠的影片,並在網路上公開,引發當地社會與動保團體強烈撻伐,警方與動物福利機構目前已介入調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