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戶外犬去年減48% 相信動物協會:公私協力是關鍵

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今天舉辦2025相信年會《行動代號:終結流浪》,分享去年在北台灣絕育的成果,2024年下旬再次啟動新北市戶外犬族群調查,最終估計出新北市共有1萬9300隻戶外犬,戶外犬比2017年的3萬7176隻下降了48.08%。然而犬隻來源有高達61%來自親友分送,顯見未來政令宣導與執行使用,須更鎖定目標對象來實施各項家犬管理措施。
零撲殺政策自2017年上路,至今已8年過去,相信動物協會在北台灣以絕育作為遊蕩犬減量手段,2024年下旬,相信動物再次啟動新北市戶外犬族群調查,同樣隨機抽樣32區,最終估計出新北市共有1萬9300隻戶外犬,比2017年的3萬7176隻下降了48.08%,此為台灣第一次有地區系統性地完成前置調查、大規模戶外犬絕育的成效評估。
協會表示,一般人想像中的違法直接開罰,在實務上其實窒礙難行,尤其在狗太多的台灣偏鄉,許多民眾其實不怕罰也不怕狗被帶走,如何說服民眾,相當考驗公部門的智慧。台灣家犬強制絕育政策已上路7年,這個配合零撲殺政策上路的規範,至今仍難以靠民眾自發進行,除了政令宣導不夠確實、地區動物醫療資源不足外,民眾心態也是關鍵因素。
協會指出,相信動物去年和農業部合作,進行「未主動絕育之戶外犬飼主樣態分析」,在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5地區獲得494份有效問卷,發現不主動為家犬絕育的飼主以40到65歲男性占最多數,犬隻來源以61%來自親友分送為最大宗,其次則是拾獲或自來;養狗動機則是以需要「工具犬」占比45%最高,高於陪伴、同情等其他原因。
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郭璇表示,目前已經打造出一套完整的計畫模式,也陸續在5個縣市成功的實踐,並即將進入下個地區,台灣流浪狗的問題是可以在這個世代翻轉,並找對方向,更多公部門將投入相同強度的做法、更多民間團體加入,各方一起主動出擊找出未絕育的母犬,就越有機會更快看到流浪終結的那一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