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金門僅存「大鱗梅氏鯿」恐從地球消失
紅鰭鮊隨大陸原水進入金門水域,威脅金門原生魚種「大鱗梅氏鯿」生存。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陳義雄說,紅鰭鮊體長比大鱗梅氏鯿大三倍,因是掠食性魚種,威脅性非常大,可能造成極為瀕危的「大鱗梅氏鯿」從地球上消失。他建議枯水期為大鱗梅氏鯿保種,豐水期再移回去,同時持續移除外來種。
陳義雄表示,紅鰭鮊是台灣原生種,台灣及大陸都有分布,在台灣屬特有種,在大陸為廣布種,對金門都算是外來種,但金門的紅鰭鮊確定是從大陸通水引入,非從台灣管道。因金門多屬靜止水域,紅鰭鮊很愛,加上繁殖力強,對大鱗梅氏鯿威脅性比吳郭魚更大。
陳義雄說,因越域引水而來的紅鰭鮊,體型可大到卅公分以上,屬掠食性魚種,原生於台灣及金門的保育類淡水魚類,大多是弱勢魚種,大鱗梅氏鯿體長頂多五到十公分,彼此體長差三倍,重量差廿七倍,因此威脅性非常大。
「大鱗梅氏鯿全世界目前只剩金門才有」,陳義雄說,大鱗梅氏鯿雖列瀕危保育物種,但保育措施做得太少,現在越域引水造成大陸許多獵食性的魚種進到金門,本來已有外來種吳郭魚危害大鱗梅氏鯿,現在多了紅鰭鮊,保育如果做不好,很有可能從地球上消失,「為了水的問題,如果讓瀕危物種滅絕,非常划不來」。
大鱗梅氏鯿之所以從台灣本島消失,陳義雄說,除了汙染問題,台灣的外來種因素太複雜,溪流河岸水泥化的工程、大量使用農藥,造成大鱗梅氏鯿在本島消失快一百年。由於這種魚在淺山、低海拔、原始草澤的水域才會有,金門早年沒開發、無農藥汙染,才沒有滅絕。目前野外族群只在金門發現,所幸海洋大學團隊已建立完全養殖的復育及保種技術。
「政府對外來魚種入侵的事要多一點關心及作為」,陳義雄表示,外來種造成本土物種消失的威脅一直存在,他建議每年枯水期時,大鱗梅氏鯿會被吳郭魚強勢競爭及威脅,因此要先保種起來,進行集體繁殖,豐水期再移回去;並要確實執行移除外來種,尤其政府的橫向溝通要做好,不能機關之間互推業務,否則外來種就會愈來愈多,保育行動則流於口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