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環礁「魔鬼海星」大爆發! 民團喊話政府:即刻搶救珊瑚礁
有「魔鬼海星」之稱的棘冠海星,以活體石珊瑚的珊瑚蟲為食,澳洲大堡礁就因棘冠海星遭嚴重破壞。台灣珊瑚礁學會今開記者會指出,東沙環礁海域已經出現棘冠海星大爆發,平均密度約1232.9隻/公頃,嚴重超過珊瑚礁生態系可負擔的棘冠海星密度15到30隻/公頃,超出可負擔密度的40倍以上。學會呼籲政府發起救援行動,趕在冬天來臨前號召資深潛水志工、潛水專業遊艇前往清除,否則將造成毀滅性傷害。
台灣珊瑚礁學會榮譽理事長鄭明修研究團隊、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同仁今年6月6日至12日前往東沙環礁執行棘冠海星清除作業,經7次潛水,在5位潛水人員執行注射醋酸共毒殺海星1237隻,手動移除603隻,合計清除約1840隻。
鄭明修指出,棘冠海星爆發的外環礁熱區約4公里長,估計此記錄單次作業的棘冠海星密度在72.5到3888.9隻/公頃,以總量來看,平均密度約1232.9隻/公頃,嚴重超過珊瑚礁生態系可負擔的棘冠海星密度15~30隻/公頃(即每次潛水20分鐘可以發現2隻棘冠海星),密度已經達到爆發水平。
他說,2010年澎湖西吉嶼也發現過棘冠海星,團隊趕在大爆發前發起「突棘行動」,進行兩年的人工移除與監測調查,才有效控制當地棘冠海星的數量,2021年也在太平島珊瑚礁也發生過棘冠海星大爆發,這次在東沙外環礁則是第三次發現。
鄭明修說,這次觀察,東沙外環礁棘冠海星喜歡棲息深度在4.5公尺以下,若以當地石珊瑚覆蓋率超過50%可達水深30公尺,已知受到危害在水深11到20公尺,石珊瑚死亡率高達90%以上。其它水深仍有很多活存石珊瑚正在被棘冠海星啃食,呈現白化痕跡,死亡珊瑚隨著時間愈久,藻類覆蓋率就愈高。
回顧團隊調查記錄,鄭明修說,從2019年6月在環礁南側水深15公尺藍洞附近,看見成熟個體約30隻群集正在啃食珊瑚,至今5年來,已擴散蔓延到環礁西南角達4公里,若不積極移除,以一隻40公分成熟棘冠海星一年內釋出2億8千萬顆卵,只要有1%幼生活存率,就是有1百萬隻以上。
鄭明修說,棘冠海星如同蝗蟲過境,吃完活珊瑚後的區域,珊瑚礁生態系完全崩毀,需要花上至少10年才能復育,更令人擔心的是,繁衍的幼小個體會在該處生存,繼續啃食重新生長出來的小型珊瑚群體。
鄭明修說,棘冠海星愈晚移除,擴散就可能更遠,將造成台灣海洋生態資源最嚴重創傷,他呼籲政府發起救援行動,號召資深潛水志工和潛水專業遊艇前往清除成熟個體,且必須趕在7至9月降低棘冠海星密度降低,否則冬季受年東北季風影響無法潛水清除。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