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全球繁殖成功魚種曝光 台灣觀賞魚年產值達50億

根據統計,台灣整體水族產業(含周邊)產值從2020年38億元提高至近50億元,出口值部分從1.38億元增至2.84億元,漁業署表示,為扎根觀賞魚產業,2009年起已舉辦10屆觀賞魚博覽會,今年還展出獨步全球繁殖成功的亮點魚種,展現台灣觀賞魚繁養技術的突破與創新。
第11屆台灣觀賞魚博覽會將於10月19日至22日在高雄展覽館舉辦,涵蓋10大展區及全台首次繁殖成功的亮點魚種。
漁業署表示,本次特別展出獨步全球繁養殖成功,頗具亮點的魚種,包含「鸚鵡六間」為慈鯛六間在技術上突破以往高大身形,以短身小巧型態搶攻水族市場;「超級二線鼠」明亮體色與透亮魚鰭,加上體側兩條平行線鮮明而醒目;「白色大和藻蝦」外觀白亮晶透更顯高雅脫俗堪稱藝術;「落日銀河」屬高價的銀河系水晶蝦,猶如風暴來臨前的夕陽落日的迷人體色。
「爆橘浩克」為業者經6年研發,翡翠綠般厚殼披上彩橘色澤,更顯獨特;另外,有著鼠魚界法拉利之稱的「白子鼠魚」,是人工繁殖成功的藍月鼠白化種,單價每隻3000元以上,高出藍月鼠(每隻1000元)3倍以上;「玫瑰過背極火蝦」相較於玫瑰蝦,從頭部發展至尾部,以獨一無二更寬更深的玫瑰花色,深受玩家青睞,充分展現台灣觀賞魚繁養殖技術的突破與創新。
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台灣的地理氣候及製造研發技術非常適合發展觀賞水族產業,各項產值自2016年至2022年止,活體產值由9.96億元提高至13億元,整體水族產業(含周邊)產值更由36.7億元提高至50億元,在出口值部分由1.38億元提高至2.84億元。
張致盛說,台灣觀賞魚博覽會過往每屆參展約13萬人次,今年希望能突破14萬人次;產值部分,過去幾年因疫情停辦,盼藉由這次有更多的國際、國內業者參與。過去平均展售的產值約3500萬,今年希望能突破5000萬,不是只有在會場而已,還包含後續很多產品的展售、國外訂單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