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專家:國家公園、棲地 應移除浪犬
當動保與野保衝突,該如何解決?野生動物專家認為,流浪犬在野外健康不佳,未必是動物福利,高敏感地區如國家公園等,仍應移除流浪犬。流浪犬組織認為,絕育、野放應落實,農委會也要進行寵物飼養調查,否則野放會成為大災難。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表示,流浪犬是人類棄養造成的,很難靠結紮達成減量,飼主應善盡責任,不棄養、絕育、植入晶片等,有效控管才能降低衝突。
清華大學助理教授顏士清說,零安樂死政策上路後,收容所飽和困境,「絕育是必要的,但回置原地,浪犬只會受苦,狗群聚集也對人造成威脅」。
他認為,根本之道應加強飼主責任不放養,餵食流浪動物的人應相對負起對飼主責任;高敏感地區如國家公園、石虎或穿山甲等棲地,應移除流浪動物不回置,並禁止餵食,防止新犬移入。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李璟泓發現,流浪狗已深入山區,成群結隊不怕人,他到南投信義鄉調查,還曾遭流浪狗攻擊咬傷,「如果是幼童或長者躲得過嗎?」
彰化縣快樂屋流浪動物關懷協會總幹事許議仁說,人類棄養才是流浪動物源源不絕主因;目前流浪狗捕捉絕育後,原則上採原地野放,如果沒絕育就野放,等於遍地開花,甚至愈來愈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