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復育花蟹有難度 如何降低「大吃小」殘食率成挑戰

新北市農業局推動花枝、花蟹復育「雙花計畫」,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學生經過6年交接傳承,今年完成台灣首例花蟹成功養殖報告。學生的投入也帶動地方人士提升保育觀念,漁民會幫忙挑選母蟹供育種,潛水教練協助水下觀察拍攝,漸漸形成支持海洋永續發展的社區共識。
新北市府與海大合作,2014年5月在貢寮海洋資源復育園區設立海大「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進行種苗繁殖、藻類養殖、海龜救傷保育等工作,並利用園區設施教育民眾,提昇國人注重生態保育及資源永續利用觀念。
新北農業局表示,推動花枝、花蟹人工繁殖復育及種苗放流並不容易,2015到2016年間先成功完成花蟹變態,2019年才培育出成蟹。近兩年專注提高存活率,提升培養技術,前後經歷28名學生的努力才提出報告,呈現研究成果。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碩士生李洋說,花蟹培養困難點有兩個,首先是浮游期如何獲得足夠的營養,其次是變態後怎麼透過屏障、調整密度等方式,降低如大吃小的殘食率。花蟹需要更大的活動空間,因此最後放回大海也許是最好的培育方式。
海大學生在地方長期耕耘,保護海洋資源理念慢慢被漁民、居民及店家認同,自發性幫助這群學生。有的餐廳會把用不到的花枝卵保留提供研究,有漁民會幫忙挑選母蟹,有潛水教練也協助水下觀察拍攝,凝聚支持海洋永續發展的社區共識。
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說,海洋資源是漁村產業的命脈,萬里蟹是新北市海岸非常重要的經濟資本。推廣品蟹同時,也要進行海洋資源保護,才能確保海岸經濟持續繁榮。感謝海大師生過去幾年的努力,農業局將繼續結合新的元素,為地方農業、漁業注入活力,並讓青年能有更多機會為自己的家鄉打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