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綠蠵龜野放重回大海 金門師生揮手道別

在9月5日烈嶼中墩沙岸擱淺的綠蠵龜,經過悉心照料,已恢復健康,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與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今日下午在成功沙灘辦理海龜野放,由金門縣政府秘書長陳朝金帶領正義國小全校師生及在地鄉親,在岸巡的戒護下將綠蠵龜送到海邊,一同目送綠蠵龜回到大海的懷抱,小朋友都在岸邊揮手道別,直說別再相見了!
今天的野放活動,海龜在甫接觸沙地還不習慣,等待一會兒才奮力游向大海,讓在場觀禮的師生與民眾都不禁發出驚呼,不少人都在為海龜加油,直到牠隨著海水消失在大家的視線;金門縣水試所表示,除了海龜之外,今年也遇到了第1起活體鯨豚醫療照護的案例,這意味著發展在地海洋動物擱淺收容中心有其必要性,因此水試所未來也會將收容中心的軟硬體發展列入規劃,讓金門能夠建構出對海洋野生動物更友善的環境。
水試所表示,野放的這隻綠蠵龜是近年金門救援案例中第一隻成體公綠蠵龜,為了讓海洋動物落難時得以順利救援,從岸巡人員接獲通報之始,便啟動海保署救援網(MARN)救援行動,由縣府、水試所及金門野保協會合力救援,為了讓海龜得到專業的醫療照護,當日決議後送水試所場地救援處置。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獸醫王鈺明說,經協會獸醫檢傷該龜體態良好,龜的背甲直線長約80公分,尾長約 20公分,體重約60公斤。外觀除頭部可見一凹陷舊傷外無明顯外傷,背甲中央可見有許多藤壺附生,抽血結果肌肉指數偏高,顯示有肌肉損傷跡象,另照養數周後於頸部與前肢交界處皮膚,可見環繞狀之脫落樣傷痂,懷疑海龜為受困網具後嗆水。
王鈺明提到,經輸液補充脫水並給予藥物進行治療數周後,協會獸醫及照養員每日觀察並記錄其活動力及食欲,起初海龜生命跡象穩定,但是食欲及活力皆不佳,會漂浮在水面上無法順利下潛,約治療2周左右始正常下潛,並有正常排便,游動能力及食欲也漸入佳境,近日經評估後達野放標準。相關單位在野放前,也在綠蠵龜的後鰭狀肢各打上鐵標,未來可以透過標號進行通報及研究,追蹤海龜的去向。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