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龍虎斑、螯蝦 放生外來種 釀生態浩劫

宗教團體、民眾任意放生常會造成生態浩劫,基隆市保育區潮境公園近年就出現外來種龍虎斑、紅鼓魚嚴重危害生態,尤其龍虎斑非常會吃,體質又強健,導致原生種石斑的食物來源大減,海科館近來擬具「獵龍計畫」設法移除,而新北市龜吼海邊附近的馬路水溝已成為螯蝦天下,還吸引不少移工釣蝦。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說,潮境公園海域近年因亂放生,衍生龍虎斑和紅鼓魚之患,龍虎斑是雜交種,在野外和原生種石斑魚競爭,會吃掉大量小魚。
海科館去年獵捕移除後,數量有增無減,最近連潮間帶都可隨手撈到小龍虎斑,顯然是有團體「放生」,近日將找機會獵捕移除。
潮境保育區的外來種威脅還有紅鼓魚,陳麗淑指出,紅鼓魚原是為了食用引進,但近年有證據顯示紅鼓魚已在台灣海域住下來,尤其是西海岸如金門、馬祖,抓到的都很大隻,東西會被牠們吃光,造成生態浩劫,潮境海域的紅鼓魚約卅公分長,只有從人為環境出來的才會有這種體型,因此也是被放生。
淨灘志工陳信助日前經過龜吼,看著一群人圍在水溝旁,他上前一看,竟有人釣了整桶螯蝦,民眾說這是俗稱的小龍蝦,常有移工成群來釣,不用半小時就可釣廿多隻。居民曾看過有宗教團體倒一整桶進去說要放生,後來就愈生愈多。
陳麗淑表示,出現在淡水水域的美國螯蝦是為了食用引進,台灣人不喜歡吃就被野放、棄養、放生,在田間、溪流、水溝、水塘等到處生長,除了造成原生種蝦的生態浩劫,因為螯蝦會挖洞,把稻田的水漏光,也造成農民困擾。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