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謙/那個文藝時代

黃銘哲在1987年創作的「翩翩起舞」。圖/姚謙提供
黃銘哲在1987年創作的「翩翩起舞」。圖/姚謙提供
最近草間彌生在台灣的展覽,又一次引起很大的討論流量。草間彌生的確是一位很優秀的藝術創作者,當然她強大的規畫推廣團隊也功不可沒;所以在全世界各地美術館有著她大型的回顧展,這幾年幾乎變成像世界巡迴演唱會般地進行著。我也曾在國外美術館看過她幾次規模極大的個展,然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卻仍是在八零年代末、九零年代初在台灣皇冠藝文中心的展覽;那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她的原作,也刺激了我,讓我對藝術、對創作有著不同的瞭解,也開始理解了:所有的創作都是一種溝通的管道與動機。

只是當時的草間彌生閱讀跟現在所見,感受已經完全不同了,我想了又想,其實現在的展覽更炫目,怎麼我難忘的卻是三十多年前樸素如沙龍的小展?可能是因為那個時代的台灣感染了我才念念不忘。

記得那個藝文興起的時代,在我生活的四周所見所聽充滿了文藝氣氛,而且是多元且熱烈的;那時候的電影、廣告、文學、音樂以及舞蹈、劇場等,幾乎每個周末假日,台北總有看不完的表演和展覽,有很多的選擇;雖然沒有流量促成的主流或非主流,而是分布在各個小的劇場、表演地和展覽地,等待著想打開心靈與思考的人們去探索。這對剛剛搬來台北才幾年、北漂的我,處於被藝文不停輸入養分的時代;那時候連報紙的副刊都好看無比,每天午餐休息及下班後,啃著文藝副刊和一些文藝雜誌,似乎成了我很重要的日常。

當然,這樣氣氛也就回饋在許多文藝創作裡,在我的收藏有一幅黃銘哲先生在1987年創作的《翩翩起舞》,描述那時候許多年輕舞者的表演帶給他的聯想與刺激。黃先生的創作總有一股說不出來,近現代台灣美學的感染,甚至應該說是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他是一位手很巧、又熱情表達的藝術創作者;在我收藏的這張作品裡看得出來,他對舞者的欽慕之情和受其感染的延伸思考。那時候的我也是一樣,我也是在那時候成了雲門舞集的粉絲,只是我不畫畫,只能用文字記載在自己的日記,或者在後來的文字創作裡。

那是一個令人懷念的時代,不過我也知道,過度地懷念是不恰當的;我們感謝曾經的擁有,還是面對當下。如何對於藝術、文學這些文藝創作不只是流量的模式,而是一個世代的表達,以及人與人溝通動機,這也許才是文藝與藝術的意義吧。

流量 草間彌生

延伸閱讀

影/少子化優雅轉身 嘉市退場佳寶幼兒園變藝術場域

10大國際藝文盛事總整理!香港盛匯超級三月精彩不間斷

在日月潭看草間彌生!漢來日月行館「必看8件藝術品」

春節連假衝了!2025年10個推薦必看展覽:吉卜力展、微型藝術展、草間彌生、故宮南院《大美不言》

相關新聞

馬欣/末世美學下的人性顯微鏡,「28年毀滅倒數」

一直以來,活屍電影從早年別具新意的諷刺小品到後來成為量產的感官疲勞片,如果中間不是有2002年「28天毀滅倒數」的橫空出...

于國華/蔬食仁心:養心茶樓

看到一則媒體訊息:養心餐飲集團讓出一半股份給王座國際,增加資金拓展市場、發展通路。當下腦中閃出個念頭:公司股份能拆分,「...

雀雀/薛景求、朴恩斌「狂醫魔徒」 共踏天才怪醫的狂暴旅程

影集想拉觀眾進入到主角的沉浸式情緒中並不容易,有太多客觀條件需要克服,包括追劇環境的嘈雜或者看戲時間的碎裂等潛在干擾因素...

姚謙/不要有偏見

看完葉子奇先生的大型個展,不久之後也到上海看了陳逸飛的大型回顧展,我發現在展覽現場裡,年輕觀者似乎很少,這是一個讓我感到...

葉一南/有教養的瀟灑—懷念蔡瀾先生

遲到是壞習慣,如何才能保證不會發生?「早到的人,便絕不會遲到」,蔡瀾先生的答案,永遠直接有效,充滿智慧。怕蝕底,計準時間...

王祖壽/蔡琴、洪小喬 拼起「民歌50」的缺圖

今年年初起就有「民歌50」兩大演唱會風風火火唱過一輪,其中標榜民歌交流正宗招牌往年每逢整數開唱的,或後來每年持續經營民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