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光平/返璞歸真的2022母語作品潮

若要認真定義2022的音樂年度發表,其實之於我來說有比較多的「不確定」,很多人很努力地做了很多事,但是在市場上的水花和反應卻不見激盪,聽眾、業界、評論者與生產者間似乎仍未遇見彼此。不過綜觀整年度作品,有個發行現況挺有趣,或許也將體現在獎項上,便是許多過去在華語作品裡表現優異的歌手,在去年發行了各自的母語創作作品。
歌后彭佳慧攜手客語歌王羅文裕完成首張客語創作專輯,其實客語本就擁有滿多不同腔調,在發音和定義上始終需要研究,加上聲韻和旋律的配合,「我在客廳做的夢」是不同於彭佳慧在華語專輯裡的流行與突破定位,以收代放的精采作品。曾入圍金曲歌后的呂薔也推出首張泰雅族語創作專輯「Kssa'探索」,與舞思愛、雅維茉芮等「原」味音樂人合作,以電子音樂為主的動感之作。呂薔能唱能跳,但始終在定位上欠缺臨門一腳,從上一張EP與黃宣合作的大鳴大放後,相對延續了某種「可能性」。
創作樂團出身的鄭宜農如今已是演唱會票房保證,過往以華語為主的創作邏輯,也在2022年發表首張全台語創作專輯「水逆」,品質與創作質量極佳,語言的使用也是年度高水準演出,該被好好注意。甫宣布成為台灣首例進軍Coachella演出的落日飛車,成員黃浩庭發表個人台語創作專輯「萬壽菊」,以成長記憶做脈絡,用他的家族背景成為他音樂創作的內容,是一張在音樂上站在潮流尖端回望傳統並細心收納的精采專輯。
Boxing樂團曾獲金曲新人肯定,主唱之一葛西瓦單飛出擊,發表個人排灣族語創作專輯「我這裡有一批很純的你要不要Ita」,做出母語的律動和相當大器的國際感,音樂品味和詮釋都極佳。ARoot同根生則以演奏樂團起家,在2022年拆解重組加入主唱,發表「邊緣轉生術」專輯,以民俗鬼怪故事為創作主體,替被妖魔化的妖魔正義發聲,音樂生猛,整體潛力十足。
然一定也有許多本以母語做創作基礎的音樂人努力著,除了文化部的母語製作補助之外,事實上這些都對未來有可能打破的語言分類及分眾市場的界定,有著極大的潛移默化,樂見其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