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華/來自市場的情味

第一次在Icifa用餐,驚喜不斷、如同爬山般的向上推升,令我想要歡呼的高峰在甜點「馬告巧克力」。生長在太魯閣深山的馬告,香氣飽滿,和苦味巧克力完美融和,味韻綿長!大小如鵪鶉蛋的一顆巧克力,將用餐的喜悅完全昇華。
面前菜單,印著今日「開胃菜」食材:老酒酒糟/鳳梨/花枝(肝)/油芒/鹹豬肉/刺葱醋/野生荖葉/萵苣筍。接著幾行是「前菜」:芭蕉旗魚/陳年烏梅/烏魚子/仿土雞/康樂小米/檸檬/香菇/剝皮魚/白花菜/珠葱/鹿角海菜。這頓晚餐,上場三十多種食材,主要來自市場,還有主廚發揮採獵精神,上山下海去尋找的珍味。
鄭吉棠曾在多間飯店學習法式料理,工作地點繞台灣一圈,最後跟隨留法主廚楊柏偉創辦Sinasera 24。台東縣長濱鄉間的Sinasera 24,憑著楊柏偉對本地食材的堅持、口味的創新,如今成為傳奇的法式餐廳,一位難求。離開Sinasera 24創業,鄭吉棠找到目前店面,自己動手布置。Icifa在2019年底開張以來,始終只有他和一位助手,每晚最多接待十二人。
「有人想投資擴大餐廳,但我不想要。」吉棠喜歡現在的自由,可以花很多時間逛市場,和賣菜小農、阿婆聊天。但小餐廳的限制也多,例如,看到很好的魚但形體大、價錢高,買或不買?他珍惜食材,每日供餐數量有限,要做到充分運用食材,必須花費更多心思。一人負責所有料理,每天從買菜做到餐後沖咖啡,假日還要備料或製作甜點,工作時間很長。
無菜單料理看似主廚的自由展現,但市場賣什麼,才是上菜的關鍵。台東農產多元,但缺乏年輕人參與,年邁的小農、菜販不斷退休,市場食材愈來愈單調,而且產量不穩定,這些都讓鄭吉棠覺得感傷。
調理食材如同美人上妝,必須秀外慧中、美上加美。Icifa料理原則很簡單,「一加一要大於二」,透過烹調和各種搭配,讓食材風味更多元突出。還有「吃得健康、認識風土」,吉棠說,有緣為客人料理一餐,希望客人吃得開心,也能透過食物認識台灣。
任何菜市場,都是常民社會與自然生態的交融,生活情味和料理風味的源頭。Icifa做為市場的延伸,完成了從自然到餐桌的食材旅程,讓來自市場的天地造化之物,轉換為體驗風土人情的風華美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