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本周「血型+生肖」財運TOP5!第一名組合「主動出擊」:有大筆獎金入袋

三峽車禍3死12傷!檢認肇事翁具不確定殺人故意 死亡不起訴

台師大女足遭威脅抽血換學分!教部確認霸凌且違反人體研究法 對3方行政裁罰

馬凱/教育崩壞至極 人才何尋?

台海風雲日烈,兩岸之爭,台灣已自俯視對岸的地位,進入與對岸互爭誰長的新形勢。在軍事力量上,不僅我們,連美國也早已失去絕對優勢。因此,兩岸的競爭即落在國家治理、知識領先、產業進退之間。而這一切的根本,都繫於人才。

國人向來天資優越,遠勝許多異國,由於深厚的儒家傳統,勤勉好學,多年來人才輩出。退守台灣之後,篳路藍縷,克服萬難,在戰火廢墟中,創造傲視舉世的經濟奇蹟,其遺緒至今仍嘉惠後人。關鍵即在於,除了匆促遷台的許多公職與學術人才之外,數十年來對於教育的重視,自基層學校到高等學府,始終努力不懈;尤其是技職教育,不惟培育出許多頭角崢嶸的企業人士,更養成了無數身懷專門技術的各類人才,做為各個產業的基本骨幹。

所謂「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此之謂。頂尖學府吸納精英,在國內加上留學海外所培養的頂尖知識與技術人才,固然對高端產業的發展不可或缺;更龐雜的技職體系則成為廣布一切產業的技術人力。兩者相輔相成乃能創造奇蹟,厚植經濟實力。

然而這一切皆已崩壞。就菁英教育而言,以頂尖的台、清、交等為首,普遍出現嚴重的問題。師資的延聘,不論有多少國人在國外獲得亮眼學歷,國內早已不再獲其青睞。不是被彈丸之地的星、港延聘,就是投入對岸或他國的高等學府。台大以降,反而出現一個少有的怪現狀:A等以上的學生成績節節升高,竟已達美國學校的五倍之多。而廣設大學之後濫竽充數,連頂尖學校的學生素質都不斷滑落。而這又與校園民主、教育改革之後的教授評鑑直接相關;當教授懼於學生評鑑優劣而小心翼翼、刻意討好時,又豈有其他結果。

於是,亞洲頂尖大學排名前十名,除了新加坡兩名、日本一名,其餘全是中國(含香港)的大學。我們的頂尖大學,台大落在卅名,陽明交大七十二名,清華更在八十二名。兩岸已不成對比,連星、港也遙遙落後。因此,為國家建設、經濟發展,我們的頂尖人才不但早非昔比,也瞠乎對岸之後遠矣!

這一方面落空,一般的技術人才又如何?先就數字而論,技職畢業生已在廿年間減少了廿萬人。再論其學習態度,九成以上無意於投入技職工作,一心升學。即使如此,技職學校所學早已偏重理論、學術,而忽視技能的傳授。

若干年來許多企業深深抱怨無法覓得技術人才,因而停止擴廠有之、競爭力降低者有之,支撐廣泛台灣產業的實力正在凋零。

台灣教育早已是一灘死水;既有失培育精英的重任,又拋棄為產業育才的職責,正將台灣的活力、競爭力逐日侵蝕,形成與對岸愈來愈不堪聞問的落差。

為引入活水,多年來我屢有建言:引進至少一家國外頂尖學府,產生鯰魚效應,刺激高等學府振作;同時引進德國技職學校創造名校號召力,帶動技職學校看齊。惜乎即使面陳蔡總統亦無疾而終。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美國 經濟發展 競爭力 校園 大學排名 台大 升學 人力

延伸閱讀

高職生就是矮人一截?從高職汽車科到北科大碩士 高偉哲用行動翻轉技職刻板印象

感應地磚、仿真機艙 技職教育博覽會今起科教館登場

影/為技職扎根 台科大攜手三高工成立自動工程專班

臺北市開創技職教育新世代 五大創新政策打造人才培育典範

相關新聞

薛承泰/包容、信任、團結

曾經引領台灣人口學界多年孫得雄教授日前高壽蒙主恩召,孫教授曾擔任研考會主委,在學術與政界頗受尊敬。值得一提的,孫教授一九...

王文華/水電師傅賺得比工程師多

在「無摩擦」時代,水電師傅賺得比工程師多。

闕志克/關注為當代選舉的貨幣

自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失利以來,民主黨不斷反思檢討,企圖找出重掌政權的路徑,但效果很差:民主黨的支持率跌至數十年來的最低點,...

廖元豪/刑法100條整肅異己 是背叛民主

柯建銘又口出驚悚之語:「即使藍營立委遭罷免,之後還有刑責在,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並且還說可以動用「刑法一百條」!雖然事...

魏國彥/亞洲極端天氣恐成成新常態

六月中旬以來中國大陸多處淹大水,貴州榕江縣城兩度淹沒,河川上游降雨量累積等於兩座石門水庫的水量。廣東懷集縣、湖南龍山縣、...

盛治仁/權力集中正在毀掉民主

川普日前在北約峰會後開記者會,開心北約國家同意在二○三五年前把國防支出提升到GDP的五%,算是他在國際社會推動對美有利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