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GD還沒唱…粉絲突然集體暴動 「天菜男星」急躲進包廂

去日本注意!「颱風百合」最快今晚生成 路徑曝光恐登陸日本

國民黨大咖雲集!韓國瑜台中輔選車掃 面對提問反常吐4字

張延廷/台海兵推的覺迷與覺醒

邇來國內外軍事學者舉辦「台海防衛兵推」,預想中共由灰色地帶騷擾,逐步提升狀況攻擊我外離島,最終發動全面進犯,以威懾、脅迫、懲罰、進犯四個階段,檢驗目前台澎防衛作戰的戰略設計、建軍規畫、作戰概念,藉由兵推來檢驗目前國軍是否能應對台海戰爭挑戰,及建軍備戰有無需要精進調整之處。

兵棋推演是軍事戰略的高層次分析,也是可用軍事資源部署真正能耐的展現。台海議題近年已成為軍事顯學,由於牽動各方利益,因此大國智庫與軍事高層紛紛藉此「寓教於學」,遂逐漸發展成一項跨國交流項目,使淘金政客及軍工企業大老闆可以大撈一筆。仔細端詳美、日對台海兵推的動機,坦言之就是「聚焦在戰區投資及所能獲得利益」的考量,一旦總價高於未來從中國得利數值,或無法獲得絕對戰場優勢的狀況下,派兵參與戰事可能性便大幅降低,甚至連軍備供應量亦將大幅萎縮,以免高科技裝備淪入共軍俘獲。

日本作為美國軍事盟友,在對抗中共潛意識裡除附庸美國安全利益外,也在研究如何謀取「和中」利益,以利其海、空航運暢通並遂行與中共艦隊巡弋共容不悖之可能。簡言之,都是以當事國的國家利益為第一優先,他國只是戰略利用的棋子而已。

回溯往年同質兵推,皆有美方於台海周邊投放戰術核武之項目,但最終仍未能阻絕共軍登陸之結論。其次,由俄烏戰事觀察,即便俄羅斯在有明確核武使用準則條件下,普亭仍未貿然使用核武;反觀台海周邊,台灣海峽水道、日本離島等場域更適合中共動用戰術核武實施「反介入」,但從共軍這兩年演訓實際部署分析,除非中國大陸領土遭襲擊,吾人可大膽推定中共隨意發動局部核戰之選項微乎其微。

筆者回憶,昔日駕機偵巡中國大陸沿海,在高速航行中目睹廣闊東海海空天際,曾試想,倘若對岸人民無意犯台,中共又如何能在台海大動干戈?兩岸互動與交流,方有利於建構兩岸互不侵擾、互利雙贏之長遠安全環境。

廿世紀至今,戰爭對美國而言須是場「能賺錢的生意」,二次大戰將美國改變成「世界軍工廠」,消除了經濟大蕭條的社會困境,重寫典型資本主義國家的遊戲規則,充分發揮軍工複合體制的刺激因素帶動整個美國金融發展。

韓戰、越戰鞏固了東北亞成為美國附庸基調,使美國軟、硬實力得以藉由這兩座橋頭堡向亞洲延伸,再經由「淨評估」精巧分析對泛太平洋達到久遠長臂管轄的目的。延伸至本世紀迄今「北約東擴」不但將原東歐紛紛納入美製軍備範圍,也成為「俄烏衝突、美國獲利」的伏筆。

現代軍事科學已成為社會科學範疇,其內容包羅萬象,兵推價值即在於展現軍事科學成果,也是藉由理性因素主導客觀研析所產生之結論。今所謂「共軍二○三○年犯台可能性」之年代想定,又和美方早先言之鑿鑿宣稱二○二七,甚至提前到二○二六等自相矛盾,此等地緣戰略區域安全之重要數值,竟由他國政客以隨興式「帶風向」的心態大放厥詞,由於西方人不懂中國的戰爭哲學,此等臆測無異徒增台灣人民困擾。

目前紙上談兵的軍事推演與軍備資源的「搶錢大戲」正在上演,亦反映國際關係瞬息萬變又高深莫測,使「島鏈盟友們」對台利用與價值剝削交相接踵而至,更隨著兩岸對峙情勢升溫而有更多操弄空間,台灣百姓不可不慎。(作者為清大教授、空軍前中將副司令)

延伸閱讀

川普稱美中達成協議「關稅幅度曝光」 大陸將向美國提供稀土

台海兵推 美軍太平洋前司令:共軍侵台不會成功

不是台北!台海兵推紅軍出奇招 攻占澎湖、東台灣

解讀川習通話涉台內容...陸國台辦「這麼回應」

相關新聞

闕志克/關注為當代選舉的貨幣

自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失利以來,民主黨不斷反思檢討,企圖找出重掌政權的路徑,但效果很差:民主黨的支持率跌至數十年來的最低點,...

廖元豪/刑法100條整肅異己 是背叛民主

柯建銘又口出驚悚之語:「即使藍營立委遭罷免,之後還有刑責在,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並且還說可以動用「刑法一百條」!雖然事...

魏國彥/亞洲極端天氣恐成成新常態

六月中旬以來中國大陸多處淹大水,貴州榕江縣城兩度淹沒,河川上游降雨量累積等於兩座石門水庫的水量。廣東懷集縣、湖南龍山縣、...

盛治仁/權力集中正在毀掉民主

川普日前在北約峰會後開記者會,開心北約國家同意在二○三五年前把國防支出提升到GDP的五%,算是他在國際社會推動對美有利措...

馬凱/藉對等關稅檢討農業與汽車業

美國總統川普自四月二日「解放日」揭櫫的「對等關稅」,已近收官時刻。除了美國夙有貿易順差的英國及爭議多端的中國之外;與台灣...

周行一/川普關稅政策目的與趨勢

美國川普總統祭出新關稅政策後,世界陷入渾沌狀態,反映在金融市場的是股市波動劇烈,台幣升值幅度讓人跌破眼鏡,本文幫助你了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